都說中國男人比較沒有幽默感,對於這個評價很多男人也感覺的確如此。我們真的沒有幽默感嗎?還是我們忘記了在平常生活中用幽默潤滑一下枯燥的感覺?
先來測試一下你是否具備幽默感。美國有一位幽默大師說出三點標準,你能做到才算有幽默感:
1.當你自己犯了愚蠢的錯誤,能否自嘲?
2.當你發現可笑的事情是否會發出大笑聲?
3.你能否把可笑的故事和別人分享?
其實看起來做到這三點並不難,我們習慣了在人前保持“紳士”的派頭,害怕別人說自己不夠成熟穩重,所以不“敢”笑。許多男人喜歡聚會,去的都是好朋友,可以“肆無忌憚”地談天論地,有時也會說點“黑色幽默”,這些幽默如果僅僅是為了放鬆身心尚可,說得多了在人前的“品位”自然就下來了。現在很多男人不敢再冒這個險了,即使很多朋友聚會,也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
舉個通俗的例子:隨著遭遇失敗,某人感到非常抑鬱。他取消了計劃,放棄了社交機會。他感到無能為力。本質上,也許在意識之外,這人可能會認為失敗導致他變成了一個不合格的人。然而換個角度,大聲地問自己:“這真的導致我變成了一個不合格的人嗎?”這就是幽默。你可能會因為配偶那尖刻的話而心情低落。你可以這樣問自己:那些“尖刻的”話讓你流血了嗎?這些對於調節你的心情是會起到很積極的作用的。
正如幽默大師所說,培養幽默感首先要從愚蠢中發現可笑,特別是當倒黴的事情和不愉快的經曆發生,都能從中找到幽默。這些事情出現的時候,不要氣餒,不要發怒,而是先假設這件事情發生在別人身上,最好是發生在某位一貫正確的紳士或領導身上,假裝借此嘲笑他一下,然後開心地嘲笑自己。能自嘲的人往往不會把這種不愉快帶出門,所以自嘲在很大程度上,也緩解了自己的情緒。看來我們的確需要培養一下幽默感了。
培養幽默感
培養幽默感要注意幽默是建立在自己而不是他人身上,就像舊時北京說相聲的,什麼事兒都說是發生在自己身上。幽默要集中在自己身上,不要引用別人的故事,以免引起不快。把什麼事情都說到自己身上還有個好處,聽的人感覺到他在聽你的事情。如果你說的是別人的事情,聽的人隻能想象其中的情景,效果就沒有那麼震撼。美國一名禿頂的幽默大師就經常以自己的禿頭開玩笑,他告訴別人他原先是治禿發的專家。
當別人惹你生氣的時候,用幽默代替憤怒。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因別人遲到而發火的人,你可以設想,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完全可以幽默一下:“幸虧你不是開飛機的。”短暫而緊張的生活讓每個人都有可能手忙腳亂,每個人都有出錯的時候,隻要不是十足的惡意,幽默能化解很多矛盾,帶來更多的快樂。與人善,才能與己善。
讓微笑做幽默的助手
小孩子看到可笑的事情就會忘形地笑出聲來,成年人由於種種顧忌和束縛難得開懷大笑,這種敞開胸懷和自然的流露失去了。其實幽默也是需要積極主動的心態,需要意識上放鬆才能做到的。“糊塗”的人快樂多,那麼“糊塗”也是好事。不要控製自已的感情,自然的流露反而能讓人感覺到你是一個很誠實,真摯的人。微笑也能促進我們產生幽默感,隻有你自己覺得好笑,才能說出可笑的事情,根源還是在自己。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可以主動創造一個愉快的環境,如果有可笑的事情,不要忘記和大家分享。如果你碰到可笑的事情,不說出來,這件事情很快就過去了,事後再說,也起不到幽默的效果。你的幽默感出自愉快的心靈,經常出口成章的笑話,生活的每個細節裏都藏有這樣的事情,隻要我們肯挖掘。
·洪昭光語錄·
男人原是普通人,但被戴上“強者”的光環後,男人真的成了“難人”’不摘下光環,男人將永遠是“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