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斯·摩根索曾說過,石油作為一種不可取代的原料的出現,引起了主要政治大國相對權力的變化。誰能夠將它加到自己原有的原材料資源上,誰就大大增加了自己的資源,並以相應比例剝奪了對手的資源。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國石油工業蓬勃發展以來,其能源戰略曆經了不同時期的轉變,從最初的保守主義到如今的多元化發展,能源安全始終是美國國家戰略的重中之重。更為重要的是,控製世界主要能源產地和供應線成為當今美國實現稱霸全球的基礎和重要手段。誰控製了世界油氣資源,誰就能有效地“鉗製”對手,正是在此背景之下,非洲成為美國能源外交的戰略重點。
美國的能源戰略演變
在不同的曆史時期,美國能源戰略的重點有所不同,根據其特點,美國的能源戰略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保守主義時期。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初,美國政府出台了一係列關於石油進口和價格管製的政策。50年代中期,美國從石油淨出口國變為石油進口國,本土石油生產商紛紛要求政府對石油進口加以管製,以免受到進口石油的衝擊。1957年和1959年,美國政府先後頒布了《資源限製石油進口計劃》和《強迫限製石油進口計劃》。1973年和1978年,兩次石油危機爆發,為了鼓勵國內石油生產,減少石油進口,尼克鬆政府、福特政府、卡特政府先後頒布了《獨立自主計劃》、《能源政策與節約法》、《卡特能源計劃》,以對石油進行價格管製。
第二階段:市場經濟戰略時期,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到90年代末,美國政府實行了石油市場經濟,放鬆了對石油產業的控製,逐漸將海外能源視為重點。1980年卡特總統正式將能源安全作為國家安全利益和對外軍事戰略的一部分,他在《國情谘文》中指出,確保海灣石油的供應暢通是美國的“關鍵利益”,任何敵對國家企圖破壞美國在該地區的石油供應安全,美國將使用包括武力在內的一切必要手段予以反擊。1981年就任的裏根總統認為,任何行政手段都不如市場機製有效,因此政府應該隻提目標和原則,掃除阻礙市場運作的障礙。老布什上台後,進一步強調市場的作用,1991年頒布的《國家能源戰略》就反映了這點。1992年克林頓上任,基本沿用了老布什的能源政策,並提出擴大天然氣利用的政策。
第三階段:多元戰略時期21世紀初,具有能源行業背景的喬治·w·布什入主白宮,上任的第二周就指示成立由內閣官員和有關專家學者共14人組成的國家能源政策小組。2001年5月公布了題為《為美國的未來提供可靠的、可負擔的及環境許可的能源》的國家能源政策報告。報告指出,隨著美國經濟的發展,能源需求將不斷擴張,而儲備能源匱乏,能源安全問題愈發嚴重。美國隻有增加國內能源產量,實現能源品種多元化;控製海外石油資源,實現能源來源多元化,增加石油戰略儲備,才能確保美國的能源安全。2009年初就任的奧巴馬總統,更把能源問題提到了空前重要的地位上,甚至明確指出要讓新能源帶動經濟複蘇。
非洲成為美國能源外交重點
在美國能源戰略中,控製中東地區的油氣資源曾一直是其重心。通過兩次海灣戰爭,美國掌控了世界第二大儲油國伊拉克。其後,美國插手中亞,與俄羅斯展開爭奪。通過阿富汗戰爭,美國打破了俄羅斯對裏海石油出口的壟斷。然而,由於長期以來海灣地區領土爭端、民族矛盾和教派衝突不斷及“9·11”後恐怖主義的不斷進犯,使得尋求新的安全、穩定的油氣供應渠道,成為美國能源戰略的當務之急。占世界石油探明儲量10%的非洲大陸逐漸凸顯了其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重要性。小布什上台後,美國加快了能源多樣化步伐,進人多元戰略時期,對非洲國家發起了一場全方位能源外交攻勢。據能源專家預計,到2015年,非洲石油將占美國石油總輸入的25%甚至是35%,從而超過整個波斯灣地區。美國將能源戰略重心轉移至非洲,主要有以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