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敘事
作者:錢 寧
孔子最喜愛的弟子是顏回,這不僅因為他對老師的學說領會得最快最深,更在於他能在關鍵時刻堅定不移地捍衛老師。
這關鍵時刻,就是陳楚絕糧之時。周遊列國途中,孔子和弟子們被一群不明真相的歹徒圍困在荒山野嶺,斷糧多日。生死關頭,弟子們開始動搖了,對老師的學說產生了懷疑。
最先表示懷疑的是子路。他心直口快,直截了當地問孔子:“君子亦有窮乎?”意思是君子一定要像我們這樣窮困潦倒嗎?孔子聽出子路問話中的不滿,有針對性地回答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意思是說,君子窮困,能守得住;小人窮困,就守不住了。
但是,孔子知道,必須消除弟子們心中的懷疑,不然,就會信心崩潰。於是,他把弟子們叫來,和他們談《詩》。
他談的是《小雅·何草不黃》中的一句:“匪兕匪虎,率彼曠野。”詩句的意思是:不是野牛猛虎,為什麼會困在曠野中呢?孔子對弟子們說,這詩說的好像是我們。我們做錯了什麼事情,要落到今天這樣的境地?
傻乎乎的子路,不懂夫子的心思,仍然搶著說:“我想,一定是我們沒達到仁,人家才不信我們;我們也沒達到智,做事總是不順。”
這個回答當然不合孔子的心意,孔子聽了搖頭,說:“真是如此嗎?要是仁者人皆信之,就不會有像伯夷、叔齊那樣餓死的賢人了;要是智者事必行之,也不會有王子、比幹那樣被殺的能臣了。”
一旁的子貢試著說:“夫子之道,是不是過於高深了?天下因此不容夫子。夫子是不是應該稍稍降低點標準試試?”
孔子聽了,也不以為然,說:“不對。良農播其種而不管收獲,良工精其技而不問時尚。君子何求容於天下?有求容之心,說明誌向不遠嗬!”
這時,顏回站了出來,堅定地捍衛了老師。令人驚異的是,不是他對孔子的捍衛,而是他捍衛的邏輯。
顏回說:“我們落到如此境地,不是夫子錯了,是我們錯了,是天下君王錯了!夫子之道不能推行,是我們孔門弟子的羞恥;各國不用夫子,是君王們的恥辱。天下不容夫子,正說明夫子之道至高至大。天下不容怕什麼?天下不容,方顯君子本色!”
顏回的話顯然說到孔子的心坎上了。據司馬遷《孔子世家》記載,當時孔子的反應是“欣然而笑”,一高興,竟然說出:“有是哉!顏氏之子!使爾多財,吾為爾宰。”意思是“說得多好嗬!顏家小子。將來,你先富起來的話,我來替你理財。”君子不一定永遠窮下去嗬!
有意思的是,兩千年後,林彪用了同樣的邏輯,在廬山及後來的“七千人大會”上,堅定地捍衛了毛澤東。
那也是一個關鍵時刻。麵對“大躍進”造成的深重的經濟災難,彭德懷,像心直口快的子路一樣,上了“萬言書”,質疑“大躍進”錯了;另一些領導人,則像子貢一樣,認為“大躍進”也許沒錯,但各種“指標”可以降低一點;這時,隻有林彪,像顏回一樣,站出來說:“大躍進”沒有錯,毛主席沒有錯,是我們錯了。各地出現問題,“恰恰是由於我們沒有照著毛主席的指示、毛主席的警告、毛主席的思想去做,”而“毛主席的思想總是正確的”。
毛主席聽了這話的反應是什麼呢?據當年有關人士回憶,毛主席當場表態:“林彪同誌講了一篇很好的講話。”後來,看了文字整理稿,又說:“是一篇很好、很有份量的文章,看了很高興。”(《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
“文革”前後,林彪一直在潛心讀《論語》。看來,他真是讀懂了,會心別具。“批林批孔”之時,把他和孔子扯到一起批判,倒也不能說太冤枉他。
(摘自《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