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闓運的官運(1 / 2)

官場敘事

作者:劉誠龍

書本不可靠,運氣才可靠,這本是常識,人人都知道的,王闓運他爹,僻居湖南湘潭,這是南蠻之地,也很懂這個道理,他爹生出小王來,給他取名為開運,顯然,不取名為開書,而取名為開運,也是不信書信運氣的。開運姓王,開王運嘛,其意不言自明,後來王闓運多讀了點書,覺得這個開字太土氣,一看就是老農民給取的,一點文化也沒有,他就改開為闓,闓有什麼新意嗎?一點也沒有,《新華字典》釋闓:開。一個多餘的字再也沒有。這肯定不是名字受諸父母不敢毀傷的意思,而是王闓運本人也是相當相信要升官發財,機會靠遇,運氣靠碰。

王闓運的機會蠻好,但運氣不好。鹹豐癸未那年秋天,王闓運參加科考,遇到了張金鏞督學湖南,得其卷,大吃一驚:“此奇才也!”那年,王秀才一舉奪魁,經張氏渲染,名滿天下,因之被肅順延請家中,做了西席。這時候的肅順可了不得,在鹹豐皇帝那裏是數一數二的寵臣,也算不是宰相的宰相,在這樣的人家當家庭教師兼文字秘書,可謂是當官的終南捷徑,當官,翻手間事罷了。比如有天,王闓運“為草封事”,替肅順起草了一個材料,肅順帶到皇宮,給鹹豐閱讀,“文宗閱之歎賞,問屬稿者何人”,肅順對曰:“湖南舉人王闓運。”鹹豐納悶,這人為甚不當官,隻當秘書?“上問何不仕”,肅順答道:“此人非衣貂不肯仕”,此人還很講價錢呐,擱別人,皇上也許發火了,但對肅順推薦的人,皇上想都沒想,現場解決問題:“賞貂!”所謂衣貂者,非衣飾,是翰林也。

王闓運想要什麼,皇上二話不說,就給他什麼,他若是當了翰林當煩了,想當個巡撫的幹幹,想來也是很幹脆“賞官”的吧。隻是不久,鹹豐多吃了三五鬥,一命歸西,靠山崩了。其實,鹹豐之死,對王闓運當官來說,不是壞事,反而更是機遇。鹹豐死時,將江山交給肅順幫著打理,鹹豐的兒子同治接班時隻有五歲,還穿著開襠褲,小娃娃辦事,老爹爹自然不放心,所以鹹豐就叫肅順來幫忙,名義是幫忙的,實際上呢是代理,還不是肅順說了算?原先要用個把人,還要經過皇帝同意這個法定程序,現在,都是他拍板算。王闓運跟對了人,迎來了千載難逢的好機遇,可惜的是,這機遇隻到手邊邊上,手指尖好像觸摸了,卻突然掉了。肅順辦事,慈禧不放心,肅順當政沒幾天,被實力派慈禧搞了個宮廷政變,把肅順給辦了。王闓運的主子垮台,他當然是“遂臨河而止,狼狽而歸”。王闓運是國士,有經天緯地之才,按理說是金子在哪裏都會閃光的,在肅順那裏可以閃光,到慈禧那裏難道閃不了光?金子有金子的理,官場有官場的理,官場的理是:跟對了人,點鐵成金;跟錯了人,點金成鐵;有了靠山,是廢物,也可廢物利用而成寶,沒了靠山,是金子,也自是黃金如糞土。

如果說王闓運在肅順那裏沒當上官,是命犯官場第一忌:跟錯了領導,那麼他在曾國藩那裏也沒當上官,那是他命犯了官場第二忌:拍錯了馬屁。“王與桂陽陳俊丞同為入幕賓,其後陳受提攜,位列專閫,王獨抱向隅”。何止桂陽陳氏受提攜?跟著曾國藩革命勤王的,哪個沒升官發財?單是省部級以上領導,都有十幾二十個,省以及省以下,更無論焉,數都數不過來;陳某名不見經傳,才與能與王闓運相比,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他倆同時給曾國藩當秘書,最後陳當了大官,王卻回家去當教書先生去了,是曾國藩不識人麼?不容人嗎? 不是的,是王闓運拍馬屁拍錯了。王闓運到曾國藩那裏當秘書沒幾天,老成的世故,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逢人且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的,王氏卻是交淺而言深:“清祚既衰,宜自為之計。帝王本無種,依人胡為?”這馬屁拍得夠大:曾兄啊,你可以取清而代之,可以當皇上啊。要是趙匡胤,可能馬上順杆子爬,來個黃袍加身了。但曾國藩呢,聽得這話,一話不說。其時,他倆正在家裏喝茶,老曾沒應腔,坐在老板椅上,把那杯喝剩了的茶倒在桌上,手指頭蘸茶水,在桌上練書法,寫什麼字呢?據說,練字滿桌,都是一個“妄”字。造反當皇帝,是賭命的事,老曾做事一向沉穩,從不豪賭,要“彼可取而代之”,能不能成功很難說,清朝雖衰,未必馬上亡,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即或老曾做如是想,恐怕也不容易,估計左宗棠就不答應。曾國藩沒做帝王夢麼?夢肯定是做過的,隻是早晨一醒,出了一身汗,就不想了。這也就是說,領導那個心思那個意圖,王闓運沒領會。當秘書的,領導意圖領會不了,這秘書怎麼當得成?王闓運拍馬屁拍到了馬腿上,被馬一腳給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