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人類的母親,人類是自然的兒女。人生活在自然界中,體內的生理代謝與自然界的變化是息息相關的。如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月圓月缺,都與生命的規律有關。冬季天寒,血管收縮,血壓就偏高;冷峰過境,交感神經興奮性變化,血壓就波動;夏季血管擴張,血壓就偏低,加上出汗一多,血粘度偏高,就容易形成腦血栓。
早晨東方日出,人的交感神經興奮陸即開始升高,血壓上升,心率加快,血中腎上腺皮質激素和去甲腎上腺素濃度開始上升,代謝加快,血小板涪陸增強,血粘度上升,這一切都是生存和勞動生產的需要,也因此增加了心血管係統的負擔和耗氧量,心血管病人就容易導致心肌缺血、心肌梗塞、腦卒中。自早上了時左右到11時左右是全天最危險的時刻,故國外有學者把這段時間稱為“魔鬼時間”。
人的生物鍾常有相對固定的節律。按照規律的生活作息,人體生理代謝最平穩,並且耗能最少,最節約能量,心理、生理都處於和諧狀態;相反,若生活無規律,作息無秩序,體內代謝極易被幹擾,輕者有損健康,重者導致疾病,縮短壽命。
科學家發現,即使是最簡單的生物,如單細胞草履蟲,也有其自身的秘密及複雜的生物鍾,以控製其生理節律。如果經常擾亂它,即經常撥動“生物鍾”的“時針”,可以使其代謝紊亂壽命縮短約10%。
人越到老年,生物鍾越固定節律,順應性越差,即老年人更應規律地作息,晝少改變生活節律。我們經常見到一些自覺健康的老人,出差旅遊勞累猝發心肌梗塞或猝死;而一些體弱多病者,因規律生活,反而會有養頤之福,從而得享天年。
物種基因研究表明,人與黑猩猩有98.87%的基因是相同的,因而人類必然有一種駕照自然,喜愛陽光、樹林、運動的本性。盡管人類文明高度進貨,但生物學本性卻改變得很少,“人是理性的動物”。這也是“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2500年前講的:“陽光、空氣、水和運動,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的理論依據,也是順應生物鍾的理論依據。
順應生物鍾就要關愛生命。關愛的關鍵是適時、適度。過分小心的溺愛和過分放縱的恣情,這兩個極端都是有害健康的。
合理膳食即平衡適度的膳食;適量運動即耗能適度的有氧代謝運動戒煙限酒更不用說了;心理平衡也是興奮與抑製,陰與陽的適度與平衡。總之,“生活方式文明,生命之樹常青”的本質是適度,即古人所說的“適者有壽,仁者無敵”。
看看亞特蘭大的啟示也許對大家有益。
1999年11月,在亞特蘭大召開了第72屆美國心髒學會年會,規模盛大,有3萬名世界各地的代表參加,收到論文13509篇,但真正使人難忘的是大會主席的開幕詞及會議強調的精神:“等病人得病後找醫生,醫生能給予病人的幫助已經很有限了。即使治好了,病人也不能恢複到和病前完全一樣天衣無縫。”因此,“好的醫生是不讓人得病的醫生”,提出了“超越二級預防”的要領,即不是坐等病人發病後進行治療和二級治療,而是要主動找出具有高危因素的高危病人,認真進行一級預防,使他們不發病。比如,早期篩查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糖尿病,以預防冠心病、心肌梗塞、腦卒中等合並症,或更早地預防上述危險因素的發生,使預防的觀念更積極、更有力,成為真正的“上醫治未病”(高明的醫生,在未生病時就預防,使人不得病),造福人類。
大會展廳裏有足球、籃球、網球,還有各式健康食品及食物的仿真模型,各種科學烹飪手冊,食譜配方。更令人感動的是,開會當天,全市有無數家庭舉家走上街頭,參加群眾性的跑步健身運動,萬人齊聚,熱鬧非常,企業熱心讚助,媒體大造輿論,人人興高采烈。舉辦者還給每一位參加跑步者發T恤衫和飲料食品作為獎勵。
學術會議上提出了預防新觀念,與此同時,大街小巷上出現了成千上萬慢跑在明媚陽光、藍天白雲下的人群,人與自然更親近了。科學不再是少數人冷冷清清的討論、不再是說在嘴上的口號,科學變成了幹百萬人的自覺行為,這才是科學真正的春天。
人類越順應生物鍾,人類的壽命越接近自然壽命——“健康快樂,輕鬆100歲”。相反,違背生物鍾,將遠離自然壽命,變成病理死亡,即早逝。
目前,北京市的人均預期壽命是74歲,其中男性為72歲,女性為76歲,什麼原因造成這種差別呢?主要是男性相對說來比較遠離生物鍾節律,因為他們:有淚不輕彈;有話不愛說;有病不去看;有家不愛回。男士們,快放鬆身心,回到生物鍾的懷抱吧!
謹在此希望所有的人,不管是男女老幼都來珍視自己的生物鍾,健康快樂地活過10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