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平補三焦,益氣養陰。用於口渴多飲、倦怠食少、便溏或便秘、呃逆、肺虛喘、遺精、尿多、病後體虛等症。
[注意事項]脾虛濕盛,胸腹滿悶者忌用。有外感表證者忌用。
方八陳芪粳米粥
[原料]生黃芪30~60克,陳皮末1克,粳米60克,紅糖少許。
[製法]先將黃芪煎取濃汁,並與粳米、紅糖同煮,待粥將熟時,調入陳皮末,稍沸即可。
[用法]每日2次,早、晚餐溫熱服食。
[功效]健脾胃,益元氣,養心血,消水腫。適用於勞倦內傷,慢性腹瀉,體虛自汗,倦怠懶言,老年性水腫,慢性肝炎,慢性腎炎,瘡瘍久潰不收口等—切氣血不足之症。
[注意事項]凡屬陰虛體質者忌服。
方九參芪粳米粥
[原料]炙黃芪30克,人參3~5克,粳米60克,白糖適量。
[製法]①將黃芪、人參洗淨切片,入冷水浸泡30分鍾左右,入沙鍋煎沸。煎出濃汁後將汁取出,再複煎渣取二煎。
②將一、二煎藥汁合並後再分兩份,早晚各一份,同粳米加水煮粥,粥熟後入白糖。
[用法]每日2次,早、晚餐空腹食用。5日為l療程。每療程間隔2~3日。
[功效]補元氣,療虛損,健脾胃。適用於勞倦內傷,五髒虛衰,年老體弱,久病少氣乏力,心慌氣短,體虛自汗,慢性泄瀉,脾虛久痢,食欲不振,氣虛浮腫等一切氣衰血虛之症。
[注意事項]凡實證、熱證者忌服。人參不宜和蘿卜和茶同食。
方十白術豬肚粥
[原料]白術30克,檳榔10克,豬肚1隻,生薑2片,粳米100克,食鹽、香油、醬油各適量。
[製法]豬肚洗淨,切成小塊,同白術、檳榔、生薑一同入鍋煎煮取汁,去渣,用藥汁同米煮粥。豬肚可取出蘸香油、醬油佐餐。
[用法]每日2次,可供早、晚餐溫熱服食。3~5日為1療程。停3日再吃,病愈後即可停服。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和胃。適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納呆,倦怠乏力,少氣懶言,腹部悶張,大便泄瀉不爽等症。
[注意事項]因檳榔屬耗氣破氣之品,用量不宜過大。
方十一參芪補氣粥
[原料]黃芪30克,人參10克,粳米90克,白糖適量。
[製法]①將黃芪、人參切片,用水浸泡30分鍾,入沙鍋煎沸,煎出濃汁後將汁取出,再在沙鍋中加水如上法再煎,並去渣取汁。
②將2次煎藥汁合並後再分2份,每日早、晚各1份,同粳米加水煮粥,粥成後入白糖。
[用法]每日2次,早、晚餐空腹食用。5日為1個療程。
[功效]補元氣,健脾胃,養氣血。適用於勞倦內傷,五髒虛衰,年老體弱,不思飲食,脘腹脹滿,久病羸瘦,心慌氣短,體虛自汗,慢性泄瀉,脾虛久痢,倦怠乏力,氣虛水腫等一切氣衰血虛之症。
方十二花生養血粥
[原料]落花生45克,山藥30克,粳米100克,冰糖20克。
[製法]分別將花生米及山藥搗碎,再與粳米相和,同煮為粥,候熟,入冰糖調勻即成。
[用法]本品可長期食用,不受療程限製。
[功效]益氣養血,健脾潤肺,活血通乳。適用於氣虛、血虛諸症及產後乳汁不足者。
[注意事項]由於花生有潤腸通便作用,凡腹瀉的患者不宜多食。黴變的花生含黃曲黴素,可致癌,當禁用。
方十三補氣養血茶
[原料]小米麵100克,麻醬25克,芝麻10克,香油、味精、精鹽、堿麵各適量。
[製法]①將芝麻炒成焦黃色,擀碎,加入精鹽,拌好待用。
②鍋裏倒入適量水,燒開後將小米麵調成稀糊倒入鍋內,放入少量堿麵,略加攪拌,開鍋後盛入碗中。將麻醬和香油調勻,用小勺淋入碗裏,再撒上芝麻、精鹽調味即可。
[用法]每日2次,早、晚餐食用。
[功效]補養氣血。用於體倦乏力,久病體虛,麵色萎黃,頭暈等。
方十四參苡茶
[原料]高麗參5克,紫藤子3克,薏苡仁15克,梓葉2克。
[製法]將前3味藥分別洗淨用文火炒至微黃。將炒好的3味藥放入茶杯中,加入梓葉,用沸水衝泡即可。
[用法]代茶頻飲。
[功效]清熱解毒,補氣養血,延年益壽。常飲可強身健體,促進新陳代謝,抗衰老,提高機體免疫力,抗病力。
方十五參棗養血飯
[原料]黨參10克,糯米100克,大棗10枚,白糖適量。
[製法]①黨參加水適量泡發後,煎取藥汁。糯米淘洗幹淨。
②將糯米置燉碗中蒸熟後扣於盤中,將煮好的黨參、大棗擺放在上麵,再將藥汁加白糖煎成黏汁,澆在棗飯麵上即可。
[用法]每日食用1次。
[功效]益氣補脾,養血安神。用於久病體虛、倦怠乏力、食少便溏、麵色萎黃、心悸失眠、頭暈、水腫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