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補益保健藥膳療法(2)(2 / 3)

[功效]補血,養心,扶正,安神,健脾。適用於心悸、失眠、健忘、貧血等。健康人食用能提高記憶力,增強體質,免疫力。

[注意事項]凡風寒感冒,惡寒發熱,或舌苔厚膩者忌用。並須熱食、適量。若服量過大會引起中滿氣壅。

方十四養血紅棗茶

[原料]紅棗15克,茶葉5克,白糖適量。

[製法]先將紅棗洗淨去核,加水適量,與白糖共煎煮至紅棗熟爛,再將茶葉用沸水衝泡5分鍾,取茶汁加入紅棗湯內攪勻即可。

[用法]不拘時溫服,每日1劑。

[功效]養血補精,健脾和胃。適用於久病體虛,貧血及維生素缺乏等症。

方十五補血阿膠蛋

[原料]阿膠15克,雞蛋1個,食鹽少許。

[製法]將阿膠打碎,放入鍋中,加開水稍煮,攪令烊化,打雞蛋入鍋,攪勻即可食用。

[功效]滋陰潤燥,補血止血。用於肺燥幹咳、心煩失眠、心悸怔仲、崩漏、胎動不安、產後乳少、眩暈等症。

[用法]每日2次,可常食用。

[注意事項](1)阿膠藥性滋膩,若內有淤滯或痰飲,脾胃虛弱,消化不良,以及外感傷風者不宜應用。

(2)有動脈粥樣硬化或高膽固醇者不宜食用蛋黃。

方十六桂棗蜜餞

[原料]桂圓肉、紅棗、蜂蜜各250克,薑汁適量。

[製法]將桂圓肉、紅棗去核洗淨,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改用文火煮至七成熟時,加入薑汁和蜂蜜,攪勻,煮熟,起鍋,待冷後,裝入瓶內,封口即成。

[用法]吃桂圓肉、紅棗。每次各6~8枚,每日3次。

[功效]健脾益胃,滋補心血。適用於脾虛、血虧所致的食欲不振,麵色萎黃,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症。

方十七天冬牛髓膏

[原料]牛骨髓60克,天冬300克,生地、黃精各500克,紹興黃酒適量。

[製法]①先將牛骨砸碎取骨髓,備用。

②將黃精、生地、天冬加適量的水,煎熬,濃縮成膏。

③趁初成之濃縮膏尚熱時,加入骨髓,用湯匙不斷地攪拌和勻,冷卻即成。

[用法]每晨起空腹時,用紹興黃酒調服。每日1次,每次10克。

[功效]補精生血,養肝滋胃。據《飲膳正要》載:“補精髓,壯筋骨,和氣血,延年益壽”。對再生障礙性貧血和化療、放療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損害有一定防治作用。

[注意事項]脾虛腹瀉,胃納不佳者忌服。

滋陰

此類藥膳方有滋養髒腑、潤肺補陰的功效。可用於陰虛、液虧、津乏的病症。臨床表現為;舌紅少苔或見花剝,口幹、口渴、幹咳無痰或痰少而黏,咽喉燥痛,虛熱,煩渴,五心煩熱,容易激動,盜汗,胃中嘈雜,兩頰發紅,大便幹燥等症。

方一玉竹拌核桃

[原料]玉竹400克,核桃仁(去皮)100克,栗子(去皮)50克,鹽、味精、蔥、植物油各適量。

[製法]①將玉竹去皮洗淨,切成薄片,入開水中焯透,取出瀝幹水,放入碗內。

②將核桃仁、栗子入五成熱油鍋內炸至淺黃色,撈出置涼。

③蔥切成蔥花,放入七成熱油鍋內炸至淺黃色,取出蔥花時帶油約10毫升左右。

④將玉竹、核桃仁、栗子、蔥油、鹽、味精同放入碗內拌勻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滋陰補腎,補氣益肺,健脾潤腸,養顏美容。用於便秘、肺結核、腎功能不全等輔助調養。

[注意事項](1)外感表證,痰濕實熱內盛,產後,小兒,病人,虛寒咳嗽,腹瀉者不宜食用。

(2)不宜與硫酸亞鐵、洋地黃類、地高辛、碳酸氫鈉同食。

方二蟲草燉雞

[原料]冬蟲夏草10克,母雞1隻(約1000克),料酒、生薑、蔥白、胡椒粉、鹽、味精、鮮湯各適量。

[製法]將母雞宰殺去毛,去腸雜及爪,洗淨,在沸水鍋內焯片刻,撈出用涼水洗淨。冬蟲夏草洗淨泥沙。將雞頭順頸劈開,取8~10個冬蟲夏草放雞頭內,用棉線纏緊,餘下的冬蟲夏草同生薑片一同裝入雞腹內,放入容器中,加入鮮湯、料酒、胡椒粉、鹽,用棉紙封嚴容器口,上籠武火蒸熟,揭去棉紙,加味精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滋陰補氣,補腎強身。用於肺結核、糖尿病、腎小球、腎炎、腎功能不全、肝硬化、免疫功能低下等病症。

[注意事項](1)不宜與兔肉、大蒜、鯉魚同食。

(2)不宜與鐵劑、左旋多巴同食。

方三滋陰補益鴨

[原料]銀杏20克,鴨1隻(約1200克),油50克,胡椒粉、料酒、雞油、薑、蔥、精鹽、味精、花椒、清湯、濕澱粉各適量。

[製法]①將銀杏去殼放入鍋內,用沸水煮熟,撈出去皮膜,切去兩頭,去心,再用開水焯去苦水,在油鍋中炸一下,撈出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