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四季養生藥膳療法(3)(3 / 3)

[原料]檸檬30克,桃子1個,白糖30克,冰塊30克。

[製法]①將桃子洗淨,去核。檸檬去皮、核後放進果汁機,加入涼開水400毫升,攪拌1分鍾。

②加入桃子和白糖,再次攪拌,並加入冰塊,合上蓋。將桃子汁分別倒入3個杯子中即成。

[用法]隨意飲用。

[功效]生津消渴,補腦健身。

方四一豬肉餛飩

[原料]豬裏脊肉250克,白扁豆花30克,麵粉250克,調料適量。

[製法]將白扁豆花、豬裏脊肉、蔥、精鹽、胡椒粉按常法製餡,再用麵粉做成麵皮,包成餛飩,下沸水煮熟即成。

[用法]隨意食用。

[功效]健脾和胃,解暑化濕。

秋季藥膳

秋季的主要氣候特點是天氣幹燥,日照長。中醫將燥氣從性質上分為溫燥與涼燥。初秋之氣,由於秉受夏季炎熱氣候的餘氣,為溫燥。此時暑熱未散,胃口未開,飲食仍以清淡平和、滋潤清鮮為主,不宜過於辛辣香燥。深秋之氣,由於接近寒冷的冬季,草木零落,氣清風寒,則為涼燥,飲食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

人們在秋季大多會覺得口鼻幹燥,渴飲不止,皮膚幹燥,甚至大便幹燥等。因此,飲食保健當以潤燥平補為中心,以補肝、健脾清肺為主要內容,以清潤甘酸為大法,寒涼調配為要。

方一蝦蓉肉末

[原料]豬肉250克,蝦肉250克,鮮荷葉2張,黃酒、生薑末、蔥花、胡椒粉、味精、精鹽、雞蛋、植物油、澱粉、香油各適量。

[製法]①將豬肉剁成肉末。蝦肉剁成蓉。荷葉洗淨,用開水燙軟,再漂涼,切成片。

②蝦蓉和豬肉末分別用調料醃漬。雞蛋去黃,加入澱粉調勻,再與蝦蓉、豬肉末調勻,用荷葉包好。

③炒鍋上火,加油適量,煎至荷葉包熟透,起鍋裝盤即可。食用時淋上香油。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益胃和氣,生津潤燥,補腎養脾,養顏潤膚。

方二清蒸鴿子

[原料]鴿子500克,山藥100克,蔥、生薑、精鹽、冰糖、黃酒、雞湯、熟雞油各適量。

[製法]①將山藥削去皮,切成薄片,放在開水鍋裏焯一下撈出,洗淨。將鴿子,去毛,洗淨,然後在腹部(靠近肛門附近)開1個小口,摳出內髒,洗淨,放入開水鍋中焯一下撈出。

②將鴿子放在沙鍋中,加入蔥、生薑、山藥片、雞湯、黃酒、精鹽、冰糖,蓋上鍋蓋,上籠用旺火蒸熟取出,淋上熟雞油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滋養肝腎,補益脾胃,祛風解毒。

方三芹菜牛肉

[原料]牛肉250克,芹菜100克,陳皮20克,蔥絲、薑絲、柿子椒、花生油、鹽各適量,料酒、水澱粉各少許。

[製法]①牛肉洗淨後切絲,放入料酒、鹽、澱粉拌勻醃漬一會兒,芹菜洗淨切段,陳皮、紅辣椒洗淨切絲。

②鍋置大火倒油,油熱後放入調製好的牛肉絲,八分熟時入陳皮,稍加攪拌後先盛出。

③鍋內留底油,將蔥絲、薑絲、辣椒絲放入,煸炒出香味再將牛肉絲倒入,急火烹調片刻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化痰,補中益氣,消水腫,理氣降壓。

方四杏栗燜雞

[原料]母雞1200克,栗子仁200克,杏仁10克,紅棗、薑絲、蔥段、核桃仁、料酒、味精、鹽、芝麻醬、白糖、豬油、香油、澱粉各適量。

[製法]①將核桃仁、杏仁用沸水燙後去皮,撈出瀝幹水,放入四成熱油鍋中,用漏勺上下翻身,炸至金黃色,研成末待用。

②把栗子斬成兩半,放入開水鍋中煮至殼與衣可以剝掉時撈出,剝去殼衣待用。

③雞宰殺按常規處理後,剁塊。油鍋燒至六成熱,投進雞塊,煸至皮成黃色,加入料酒、薑絲、白糖,醬油,燒至黃色,放入白糖、紅棗、核桃仁燒沸,移至文火,蓋上蓋,燜燒60分鍾左右,倒入栗子,再燜15分鍾左右。

④鍋內放鹵水燒沸,放入芝麻醬拌和,淋上少許濕澱粉,拌勻,著薄芡,加入八成熱豬油50克,用手勺反複推拌,使芡粉肥脹起泡沫,放入香油略拌,出鍋澆在雞麵上,撒上杏仁末即成。

[用法]每日2次,早晚溫服。

[功效]溫中益氣,補精添髓。適用於胃虛食少、氣血津液不足等症。

方五白果雞丁

[原料]嫩雞肉500克,白果200克,雞蛋2個,鹽、糖、澱粉、香油、蔥段、豬油、湯各適量。

[製法]①將雞肉洗淨切成丁,放在碗內,加入蛋清、鹽、豆粉拌和上漿;白果剝去硬殼,下熱油鍋爆至六成熟時撈出,剝去薄衣,洗淨待用。

②將炒鍋燒熱,放入豬油,待油燒至六成熱時,將雞丁下鍋劃散、潤透,放入白果炒勻,至熟後連油倒入漏勺內瀝去油。原鍋加入豬油25克,放入蔥段開鍋,烹入料酒,加入調料,倒入雞丁和白果,翻炒幾下,用水澱粉勾芡,炒熟後淋入香油即成。

[用法]每日2次,早晚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