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和閨蜜相識(1 / 2)

肖男斌剛進初中不久,她就結識了同班一位名叫施清月的女同學,這女孩長著一張象圓規畫過一樣的蘋果臉,大大的眼睛,象蠶豆一樣大小的紅嘴唇,鼻子楞楞的很漂亮。她的家庭出身也不好,常言道:“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嘛,她兩人是一見如故,真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其實兩人原本也是同一所小學的隻是不同班,現在同校又同班了,覺得挺有緣的,兩人很談得來,不久就成了無話不說、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了。她倆的住家隔得也不算近,但老看見她倆上學放學總是一路的,不是肖男斌上學去約施清月,就是施清月放學去送肖男斌,反正不論做什麼事兩人總在一起。久而久之同學們都習慣了,總把她倆的名字連在一起,人們戲謔她倆是穿了“連襠褲”的。

施清月的童年可就沒有肖男斌那樣幸福了。施清月的父親解放前曾做過國民黨政府的縣長,解放後不久就被人民政府判了刑,押解到遙遠的邊疆勞改去了。她的母親五七年又被所在單位劃成了右派,被遣送到農村去勞動改造。那時施清月才七歲就跟著母親一起到了農村,在那兒讀到小學四年級,後來她母親摘掉“右派分子”的帽子回到城裏,她才有幸轉學到肖男斌他們那所學校就讀。

在農村施清月他們一家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災荒年時的忍饑挨餓就不說了,由於是她母親隻身一人帶著四個孩子去到農村的,當時一起到農村去的還有她哥哥也就十歲,她下麵還有兩個妹妹,一個四歲,一個才兩歲,這樣一家人在農村怎樣掙工分生活那是可想而知的。

讓施清月刻骨銘心忘不了的是鬧災荒的那年冬季,一天上午施清月的母親帶著她和哥哥到坡上掙工分去了,兩個妹妹被她母親反鎖在了家裏。農村的午飯吃得晚,一般要兩三點才吃得上,因一般上午收工都一點多了。那時也沒什麼好吃的,那所謂的飯食也就是照得見人影的菜稀飯,三頓如此,不同的是中午的稍幹一點,並且沒有多的。施清月的哥哥每頓兩小碗,施清月一碗半,她的兩個妹妹每人一小碗,她母親每頓都要等他們幾兄妹吃後,鍋裏剩好點就吃好點,有時沒有了也就不吃了。

那天她兩個妹妹在家又冷又餓,小妹餓得直哭,大妹不知在哪找到幾粒蠶豆,就準備用火燒來吃。結果在燒火時不小心點著了衣服,火勢很快就蔓延開了,小小年紀的兩個妹妹那見過那陣勢,被煙一熏,火一燎,立馬就暈了過去。等人們聞訊趕到把火撲滅後一看,她的小妹已被活活燒死了,大妹還殘存著一口氣。好不容易把她大妹從死亡邊緣救了回來,可她漂亮的大妹已被火燒得麵目全非了,從此也就落下了終身殘疾。

這些施清月從沒對別人講起過,隻是後來她和肖男斌好到恨不得同穿一條褲子時,她才告訴了肖男斌。每當提起這些事,施清月都是淚流滿麵的,她雖然永遠都不會忘記那曾經曆過的苦難,可她卻從不輕易提起。

肖男斌和施清月兩人的性格差別很大。肖男斌外表長得雖然很女人樣,但她骨子裏的男人氣卻更多一點,是個大大咧咧的人,對什麼事她都覺得無所謂,不往心裏去,並且從來不喜歡主動招呼人,甚至見過多次麵的人她都不一定記得住。肖男斌脾氣比較火爆,經常是“一點就燃”,就她這火爆的脾氣沒少吃虧,這些都象她的父親。她母親的性格就截然不同,外表給人一種很柔弱的感覺,但卻是一個外柔內剛的女性,她母親無論對誰說話從來都是輕言細語的,沒見過她對誰發過脾氣。她母親很會為人處事,並且處理事務的能力很強,也喜歡幫助別人,所以她母親人緣很好,別人也願意幫助她。為此肖男斌他們家裏是男主內女主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