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肝炎綜合征
病例:寶寶剛出生2個多月,食欲還可以,但容易吐奶,體重增長得也比較慢,因為寶寶出生後一直在光線較暗的房間內,沒有發現孩子的皮膚顏色有什麼異常。最近媽媽帶孩子去室外曬太陽,發現孩子皮膚發黃,到醫院檢查了肝功能,醫生診斷為嬰兒肝炎綜合征。
嬰兒肝炎綜合征是指1歲以內的嬰兒(包括新生兒)由多種病因引起的一組症狀,主要包括黃疸、肝功能損害、肝或者脾大。在導致孩子肝炎的具體的病因沒有明確之前,可以籠統地這樣診斷,如果病因明確,就不能再這樣診斷,而是應按照原發病進行診斷。感染是導致嬰兒肝炎綜合征的主要原因,常見的是病毒感染,如巨細胞病毒、肝炎病毒、EB病毒、風疹病毒等,也可以是各種細菌感染及弓形體感染。目前國內引起嬰兒肝炎綜合征的主要病原為乙肝病毒和巨細胞病毒。
小知識:早期識別嬰兒肝炎綜合征
1.黃疸為嬰兒肝炎綜合征患兒的首發症狀,大多數情況下,在孩子生後3 個月內即出現黃疸。
2.患兒常有食欲不好、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消化道症狀;體重增長緩慢,甚至出現營養不良;可以伴有維生素D 缺乏病和貧血。
3.由於導致嬰兒肝炎綜合征的原發病因有所不同,因此患兒除消化道症狀外,還可以同時伴有神經係統損害、先天畸形、生化代謝紊亂等伴隨表現。
4.體檢可發現患兒的肝大或者脾大。
小問題:懷疑孩子患嬰兒肝炎綜合征時,需要做哪些輔助檢查?
◆血常規檢查:如果患兒是巨細胞病毒感染時,單個核細胞增多;如果為細菌感染導致的疾病,則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都增高。
◆肝功能檢查:是必須要做的一項化驗,結果顯示血清轉氨酶、堿性磷酸酶都增高,血清膽紅素增高,血清蛋白降低。
◆病因檢查可以根據伴隨症狀酌情選擇,包括各種病毒的特異性抗體檢測、病毒抗原和病毒基因等的分離檢測、血或尿培養以查找感染源。
◆影像學檢查:包括肝膽B超、腹部CT或磁共振等,以了解有無肝膽形態結構的異常。
小問題:最容易與嬰兒肝炎綜合征混淆的疾病是什麼?
先天性肝外膽道閉鎖是最易與嬰兒肝炎綜合征相混淆的一種疾病。先天性肝外膽道閉鎖是一種先天發育異常的疾病,臨床表現為阻塞性的黃疸,在發病初期尚未引起肝細胞損害時,患兒除黃疸外,沒有肝功能異常和肝脾增大,此時容易與嬰兒肝炎綜合征鑒別。但是,當患兒在膽道閉鎖基礎上又合並肝細胞受損時,也會出現肝功能異常和肝脾增大,此時必須與嬰兒肝炎綜合征及時鑒別。二者的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都有一些不同的特點,有助於鑒別。
◆先天性肝外膽道閉鎖時,黃疸表現為進行性加重,有日益加深的特點,孩子出生後自胎便排完後,大便就一直呈灰白或淡黃色;而嬰兒肝炎綜合征時,黃疸程度會有所波動,時輕時重,在生後有一段時間大便色澤是正常的,以後逐漸變成灰白或淡黃色。
◆先天性肝外膽道閉鎖時,肝B超顯示見不到膽囊,動態十二指腸引流檢測始終沒有膽汁和膽色素;而嬰兒肝炎綜合征的孩子,肝B超大多能見到膽囊,十二指腸引流液有時可以測出膽汁和膽色素。
◆如果確實無法區分的時候,需要剖腹探查進行鑒別,因為二者的治療方法和治療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小貼士:嬰兒肝炎綜合征,綜合治療獲療效。
1.對於嬰兒肝炎綜合征患兒,查找病因是比較困難的。如果感染的病因明確時,可以按照原發病治療。如果確定為巨細胞病毒感染時,可以應用更昔洛韋5mg/kg,每12 小時1 次,靜脈滴注。
2.如果患兒黃疸程度比較嚴重時,要給以退黃處理。光照療法,促進膽紅素排出體外;應用酶誘導劑,常用苯巴比妥5mg/(kg·d),分2~3次口服,以增強肝處理膽紅素的能力;中藥利膽,使用茵梔黃注射液靜脈滴注,有利膽退黃的作用。
3.同時要給予保肝治療。可用三磷腺苷10~20mg,1~3/d。也可用輔酶A 50U,1~3/d。還可用維生素C 50~100mg/(kg·d),靜脈滴注。
4.支持治療措施包括合理喂養患兒,注意給孩子補充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