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糖尿病日常保健與家庭康複(1)(1 / 3)

一、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起居保健

糖尿病患者的保健方法

由於糖尿病是一種慢性持續性疾病,血糖值高低與患者的衣、食、住、行及精神情緒密切相關。所以,病人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學會日常生活的自我保健方法十分重要。

保持樂觀情緒和積極的生活態度。應該懂得,隻要控製好病情,同樣能健康長壽。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定時定量進餐、運動、工作和就寢,因為它們直接影響到用藥劑量和時間。飲食宜淡、多樣,不要過鹹和偏食,忌高甜食。食量按每日所需總熱量計算,不要貪飽,宜少吃多餐。運動宜循序漸進,持之以恒,不宜空腹運動,不要過度疲乏。要了解和掌握低血糖反應的知識,尤其外出活動時或運動量大時要隨身攜帶食品,及時加餐,預防低血糖反應。應戒煙忌酒,尤其不要空腹飲酒及飲烈性酒。飲用啤酒要適量,並且要減少主食。注意足部衛生,堅持每晚用溫水洗腳。因通常足部感覺遲鈍,所以水溫不要過熱以免燙傷。鞋襪要鬆緊合適,不要穿硬質鞋襪。冬季要注意足部保暖。注意口腔及眼部衛生。早晚洗漱,避免視力疲勞。每日自測4次尿糖,即三餐前及睡前記錄檢測結果,尤其注射胰島素的患者應該堅持。血糖和尿糖不平衡的患者應常測血糖。如用試紙測尿糖,應注意測定時間的準確及看試紙是否過期、失效。有條件的患者可購袖珍血糖儀,方法簡便迅速,有利於病情控製。定期到醫院檢測肝和腎功能、血脂、糖化血紅蛋白、尿常規、血壓、心電圖及眼底,根據病情可3~6月檢測1次。血糖、尿糖應常測,即使病情穩定者,也至少每月1次進行空腹血糖及餐後2小時血糖檢測。

糖尿病患者的居室環境

糖尿病患者的居家環境和日常起居對病情有著一定的影響,要科學合理地安排他們的生活,使他們的健康得到保證。

糖尿病患者一般體質弱,對疾病的抵抗力低,特別容易感冒或感染等,一旦出現應激狀態,病情會驟然加重,並出現多種並發症,因而應選擇通氣、陽光充足的居室。特別在寒冷的冬天時,更要注意保暖工作,最好使室溫保持在20℃左右,因為寒冷使體內腎上腺素分泌增多,會使血糖升高。

糖尿病患者應與親人或朋友同居,同居者應警惕其病情變化,準備一些應急藥品,以備不時之需,一旦發生意外,及時采取急救措施。

糖尿病患者如何安排作息

根據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科學合理地安排作息製度。做到按時睡覺,按時起床,保持科學的節律。避免疲勞過度而使病情加重。

(1)睡前要飲食有度,不可貪多,不飲濃茶、咖啡、酒精飲料等,也不宜過多飲水,以免引致夜尿過多而影響睡眠。

(2)在睡前半小時用熱水泡腳(注意水溫不宜過高),可以消除疲勞,長期堅持可以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

(3)睡前不宜觀看驚險節目、書籍等,以防止情緒緊張影響睡眠。

(4)采取右側臥位為宜,不要蒙頭,手不要置於胸前。

糖尿病患者外出就餐的原則

外出就餐現已成為一種流行的社交手段,也獲得了現代人的一致認同。由於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有特殊的要求,外出就餐會給他們帶來一些不便,可能會對糖尿病患者帶來一些麻煩和不良影響。糖尿病患者的家屬對此深為擔心。那麼,糖尿病患者是不是因此就拒絕外出就餐呢?

如果這樣做,單從糖尿病的治療角度來說,肯定在家就餐比在外就餐好。但是,這樣做也可能對患者的心理造成不良影響。剝奪糖尿病患者外出就餐的權力,會使他們因失去正常社會生活而感到孤獨和憤怒。其實,防治糖尿病就是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如果對糖尿病患者限製過寬,致使他們生活空間愈來愈狹小,反而會使他們失去生活的樂趣,挫傷他們與疾病鬥爭的積極性。就外出就餐而言,隻要掌握好幾個原則,完全有可能使其變成有樂趣的、令人愉快的事情。

(1)首先了解一下是否能按時就餐。按時就餐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很重要,因為延遲進餐有發生低血糖的危險。如果出席的宴會有可能延遲進餐(如婚禮宴會或有許多人出席的宴會經常出現延時進餐),那應在事先吃一點東西。如果是一般性的外出進餐,如果不能準時開飯,可與他人說明自身情況,先吃一點食物,不要因為禮節而影響健康。

(2)是否能較準確地選擇好食物的種類和量。中國宴席與外國宴席不同,中國宴席是一桌人圍著,一桌菜就餐,這種情況對糖尿病患者很不利,給他們在食物種類和量的選擇上帶來不便。人們在就餐過程中,這個菜吃一口,那個菜吃一口,不知不覺就會多吃;另外,從菜的種類上,往往是多脂肪、多肉類,而清淡的蔬菜類食物很少。糖尿病患者在進餐前,應該先目測、估計一下,選哪些食物,大約能吃多少量,然後再開始吃。如果宴席比較隨意,進餐前,患者最好能先把所需的不同種類食物按合適的量單獨分放在一個單獨的餐具中,防止在進餐過程中無意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