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然於心方能成竹在胸
應用閱讀
作者:韓淑穎
如果說高考是個大舞台,實用類文本閱讀就是這個舞台上的重頭戲,考生作為主演就應該對這場戲的方方麵麵了然於心,方能成竹在胸,遊刃有餘。那麼,考生需要明確哪些方麵呢?
一、明考綱要求
實用類文本閱讀考綱要求:閱讀評價中外實用類文本。了解訪談、調查報告、新聞、傳記、社科論文等實用類的文體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內容、構成要素和語言特色,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功用,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二、明文體特征
(一)人物傳記:傳記是遵循真實性原則,用形象化的方法記述人物的生活經曆、精神風貌及其曆史背景的一種敘事性文體。傳記的文體特點是真實性和文學性。真實性是傳記的第一特征,但傳記不同於一般的枯燥的曆史記錄,它需要用藝術的手法加以表現,以達到傳神的目的。
(二)新聞:新聞是對新近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或者早已發生卻是新近發現的有價值的事實的及時報道。新聞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包括消息、通訊、特寫、電視新聞等;狹義的專指消息。新聞的基本特點是迅速及時、內容真實、語言簡明。六要素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基本結構包括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標題、導語、主體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結語有時則包含在主體裏麵,結語有時可省略。標題要求準確、凝練、新穎、醒目。導語多為消息的第一句話或第一段話,以凝練簡明的語言,概述新聞的主要內容或事實,鮮明地揭示新聞的中心。主體對導語內容進行展開和補充,是消息的軀幹。結語為消息的最後一句話或一段話,對全文內容作概括性小結。
(三)訪談:訪談主要指的是對個人或某一事件或者某個問題,進行專題性訪問的一種新聞報道形式。基本特征是針對性、專題性、典型性。
(四)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是根據特定目的,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對某一客觀事物進行調查研究之後寫成的書麵報告。調查報告由開頭、主體和結尾三部分組成。開頭一般就調查目的、對象、經過、時間、方式、方法和結果等一些情況作簡要說明,使讀者先形成一個總的印象,以便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主體是充分地表現主題的重要部分。在內容安排上,主要采取縱式(按照調查的順序、時間的順序或是根據事件發生的先後過程來寫)、橫式(按調查的內容分為幾個部分)和對比(把兩個不同對象加以對比寫)三種形式。結尾可以是總結全文,深化主題;可以是展望未來,提出希望;可以是歸納主題,強調意義;也可以沒有明顯的結尾,全文由總到分,說完了事。調查報告的寫作要求材料真實、對象典型、敘議結合、針對性強。
(五)科普文章:科普文近乎科技說明文,是指研究自然科學及技術方麵的文章。科普文的主要特點是知識性,語言要求準確而又生動形象。說明的順序一般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列數字、畫圖表、引資料(詩文)等。
三、明類型方法
盤點近幾年高考實用類文本閱讀共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客觀選擇型
1.明特點,重整體。客觀選擇題涉及文體基本特征、主要表現手法、思想內容、構成要素和語言特色等很多方麵,所以一定要明了該體裁的基本特點,還要有整體意識,不能管中窺豹。
2.看局部,細比較。此類題還會從詞句理解、信息篩選等小的方麵設題,所以還要看局部,找到選項在原文的信息點,認真進行比較,從而選出正確答案。
(二)篩選概括型
1.理結構,定區域。解讀實用類文本,理清結構是解題的前提。從大範圍上要理清全篇文章的結構,從小範圍上要理清自然段的結構。
2.篩要句,提要詞。選好答題區域後,接下來就該篩選關鍵句,提取關鍵詞了。
3.善整合,分點答。篩選出關鍵詞後,要善於結合文章內容,用自己的話分要點整合出來,寫出較為完美的答案。
(三)解釋語句型
1.摘要詞,釋詞義。做此類題,一定要善於篩選關鍵詞,關鍵詞解釋清楚了,整個句子的含義也就明白了。一般情況下,指代性詞語、主要修飾語、動詞性短語、運用修辭語等都是應該重點注意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