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她忍不住的時候,也會買來大量的零食狂吃,但一吃完她就害怕長胖,又想盡辦法把吃進去的食物吐出來,如此反複,發展到最後,她一見到食物就想吐。慢慢地,她開始出現頭暈、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臉色也變得越來越蒼白,學習成績也一落千丈。
■問題分析
厭食症,是指以怕胖而少量或不願進食,有意嚴格限製進食,使體重明顯低於正常標準或出現嚴重營養不良現象,但仍恐懼發胖、拒絕正常進食為主要特征的一種進食障礙。患者即使體重已減輕至標準體重的85%以下,仍主觀地擔心體重增加,且無視身體已出現部分不適症狀,女性患者甚至會有連續三個月以上的停經。此症患者的年齡通常在13~20歲,女性比男性多十倍以上,並且發達國家或中上階層家庭的子女患此病的人數相對較多。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當碰到不如意的事或跟別人吵完架後,心情變得非常糟糕,這時你可能不太想吃飯或根本沒有食欲。如果沒有食欲的情況隻是短暫的,其實並沒有什麼關係,不過如果你為了“瘦”而有意長期少吃,精神嚴重不良,這個時候就要注意自己的心理狀況了,看看是否已經達到厭食症的程度。
神經性厭食症臨床表現的核心是對肥胖的強烈恐懼和對體形體重的過度關注。最初患者有意限製進食,逐漸發展為采用進食後引吐、服瀉藥或減肥藥的方式避免體重增加,即使體重已低於正常標準仍擔心不已,常處於擔心發胖的恐懼和煩惱中。
與其他精神障礙相比,厭食症在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女性和高學曆人群中最常見。他們對體形和體重持有歪曲的看法和態度。苗條和減肥是他們最為關注的,在他們看來,再瘦一點兒會讓自己感覺更好,這使得他們永遠都不會對自己的外形滿意,減肥也就一直這麼持續下去。
厭食症一般是從“正常的”節食開始的,但慢慢就發展成了十分挑剔和嚴格的熱量限製和劇烈漫長的生理活動,食物限製和身體鍛煉形成了強迫性。開始的時候是不敢吃,到後期食欲極度缺乏,身體消瘦。有的患者禁不住食物的誘惑,大吃一頓,但隨後就采用吃瀉藥或自我引吐的方法,使吃下去的食物迅速排出體外。到了後來,為了控製自己的食欲,幹脆自行服用食物抑製藥,這些藥使人情緒低落,反應能力下降,甚至完全沒有食欲。因此,厭食症俗稱“減肥綜合征”。大多數厭食症患者存在歪曲的身體意象,他們過分高估了自己的體重,對自己的體形很不滿意。輕度抑鬱、強迫症以及焦慮等心理問題普遍存在於厭食症患者中。
除了與某些遺傳因素有一定的關係外,個體的易感素質是產生厭食的一種原因。這類患者常常爭強好勝、做事追求盡善盡美、喜歡獲得表揚、以自我為中心、神經質;而另一方麵又常表現出不成熟、不穩定、多疑、敏感、對家庭過分依賴、內向、害羞等傾向。
■解決之道
一、找到厭食的根源
意識到自己對於瘦的看法是錯誤的,或者承認這些看法有一些誇張,會有助於個體增強進食意願。可以通過改變個體的消極認知,以及鼓勵自己相信直覺和情緒,來發展個體的自主性,從而相信體重的重要性,以及營養缺乏會造成的嚴重後果。要清楚體重減輕與厭食症狀之間的因果關係。
二、及時補充營養
厭食症治療的首要目的就是恢複個體的營養狀態,因為由於長期營養不良而出現的脫水及電解質失衡會造成嚴重的問題,甚至可以引起死亡。如果患者拒絕治療,應采用勸說及強迫方式,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三、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
對體形和體重要采取科學的、現實的態度。糾正不良飲食習慣,並製訂健康進食的計劃。最關鍵的時期是從液體食物向固體食物的轉變期。
四、認知療法
要找出對於食物和體形的錯誤看法的產生根源並向其挑戰。當你確信吃幾塊餅幹都會使體重增加半斤時,需要有人告訴你如何看待這樣武斷的結論,並以現實一些的辦法來消除這些錯誤看法。同樣,你必須承認自己已經失去了客觀評估自己體重和體形的能力。正如同色盲者不能夠相信自己搭配衣服的能力一樣,你也必須承認你對體重的估計可能是錯誤的。
五、心理調適
其目的是幫助建立更為健康的飲食習慣和恢複健康的體形。包括疏導自己的心理壓力,對環境、對自己有客觀認識,找到適應社會的角度及處理和增強應付各種生活事件的能力。另外,對健康體魄的概念、標準體重的意義要有所了解,對自己的身體狀況要有客觀的估計,了解食物、營養學方麵的知識。
■心理測試
你有厭食症嗎?
1.你對身材和體重過分重視,已成為對自己評價的唯一標準。對肥胖極端恐懼,有很強的欲望想要減輕體重。減肥成為一種習慣,就算體重已是過輕,但仍然把減肥掛在嘴邊。
2.吃得很少或隻喝飲料,進行過度的劇烈運動,服用瀉藥及利尿劑,進行催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