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社會交往可以減少孤獨、寂寞、空虛、恐懼、痛苦等感受,還可以宣泄憤怒及緩解壓抑感。因此,社會交往對於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有些人在社會交往中不敢交往、不願交往、不能交往,這就屬於社交心理障礙。社會交往心理障礙造成的影響有:不敢或不能與人交往;交往變得困難;交往給人帶來的是不愉快、壓抑等消極情感體驗。
日常生活中,出現一些社會交往上的困難、不適應,這是難免的、正常的。然而,人際關係嚴重失調或經常失調的人,往往有可能存在個性缺陷、認知錯誤或心理障礙。因此,對於人際關係適應不良的狀況,應做具體分析,分清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異常的;對於異常類型的,要分清哪些屬於思想問題,哪些屬於心理問題,哪些是兩者皆有。隻有分辨清楚,才能對症下藥。
心理問題61 人際關係敏感症
■
他們總是合夥整我
■問題描述
小剛是一名高中男生,心理非常脆弱,別人說兩句難聽的話或做一些有點過分的事,他就受不了。他敏感多疑,總是懷疑別人說他的壞話,做事時,總愛看別人的臉色,唯恐得罪人。他覺得別人都會欺侮他,踐踏他的自尊。總之他覺得自己生活在不快樂之中,很苦惱也很困惑。
■問題分析
很明顯,小剛由於對人際關係敏感而導致了強迫症和抑鬱症。人際關係敏感症主要表現為不能正確處理個人和社會的關係,在人群中感到不自在,與人相處時有較強的戒備、懷疑和嫉妒心理,在對人際關係的認知方麵存在種種困惑,與身邊人關係緊張。患有人際關係敏感症的人一般都有點自卑、悲觀,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明顯有所欠缺。
一般來說,過於敏感的人容易對別人的話語和行為產生過多的猜疑,過多地在乎別人的看法,然而,引來的卻是過多的痛苦、內疚、難為情,也給自己添了不少恐懼,唯恐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惹怒了周圍的人。
於是,有些敏感的人學會了隱藏自己的個性,以為隻有這樣才是最穩妥的,卻不知道,一直活在別人的眼裏,其實是最痛苦的,甚至讓人呼吸困難。
■解決之道
一、認知療法
要認識到自己的心理問題,摒棄不合理的想法,從而消除症狀。充實自己的內心,改變把敵意投射到別人身上的防禦模式,消除對人際關係的敏感。
二、仔細思考
靜靜地想一想自己的選擇以及應該排除的瑣事,集中一下注意力,你會發現,無論如何自己總是可以選擇的。在很多情況下,自己所做的事就是自己選擇的結果。所以,仔細思考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許會發現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這樣想會提高你的快樂指數。
三、不為生活小事浪費時間和精力
在學習和工作中過分追求完美是造成心情不爽的一個主要原因。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個過分小心翼翼的人,允許自己偶爾犯錯誤,更要允許旁人對你有偶爾的侵犯。
四、不發牢騷
發牢騷並不能解決問題,隻會導致更大的壓力和別人的不快,換一種思路,會有新的出路。讓自己從解決問題的角度而不是從問題本身來進行思考,多想想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再想想如果換了一個你敬佩的人,他會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五、珍惜現在
專注於當前的時刻,把當前看成是一個神聖的時刻。無論現在做什麼,都力求把它做好,這才是快樂的源泉。同時要注意防止一心隻看重時間、目標和試圖同時做很多事、學習很多科目,因為隻關注時間、目標會使人陷入高度焦慮和緊張的狀態;而試圖同時做很多事、學很多科目,則會導致你工作和學習的膚淺、平庸和錯誤,這反而會使你喪失自信而心情沮喪。
六、變消極為積極
生活中有兩種力量:一種是積極的力量,另一種是消極的力量。我們的光陰有限而珍貴,所以,我們沒有理由深陷於消極情緒中而浪費時間,我們可以把消極的煩惱情緒鎖定在一天中的某一個小小的時間段裏,然後,立即關閉消極和煩惱的閥門,讓自己在一天中的絕大多數時間都處於快樂情緒中。
七、學會適應
如果你不喜歡某些人的行為而又無法回避,那就先試著學會與之共處——一次即可。然後再站在對方的角度想想他為什麼如此,你可能就學會了寬容與接納對方。
八、憧憬快樂
假如你現在不快樂,那就想象一下快樂的感覺並相信它是真的,想一想自己快樂時喜歡做什麼,試著去做一做。做一個樂觀主義者,期待最好的結果,這樣會給別人帶來很好的影響,並不知不覺地影響到自己。快樂並不一定是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而是珍惜自己現在擁有的東西。
九、發揮長處
也許你比別人更擅長做一些事情,那就在有機會的時候多表現自己的長處吧!可能的話,在眾人麵前多說自己擅長的話題,多做自己熟悉的工作,這樣會感到心裏有把握,而不會感到緊張和壓力。
■心理測試
人際關係中的傾聽能力的自我測試
請選擇下列各題答案:A.總是;B.多數情況下;C.偶爾;D.幾乎沒有。
1.聽別人講話時很認真,不偽裝。
2.以身體的動作表示你在入神地聽對方說話。
3.經常鍛煉自己的傾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