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缺乏事業心。一個有強烈事業心的人,一般不會感到孤獨。
3.性格特點使然。內向型性格的人容易感到孤獨,因為他們的自我中心觀念比較強,內心深處有比較強烈的抗拒感,往往對外界事物和周圍人群表現得很冷漠,喜歡把自己封閉在一個狹小的天地裏。
4.幼年的創傷經驗。父母離婚、父母的粗暴對待、夥伴欺負等不良刺激,使兒童過早地接受了煩惱、憂慮、焦慮不安的不良情緒體驗,會使他們產生消極心境,進而變得畏畏縮縮、自卑冷漠、過分敏感、不相信任何人,最終形成孤僻的性格。
5.交往挫折。有些人缺乏必要的社會交際能力,在人際交往中遭到拒絕或打擊後,自尊心受到傷害,便把自己封閉起來。越不與人接觸,社會交往能力就越得不到鍛煉,結果就越感孤獨。
以下是一些孤獨心理的預警級心理活動。
1.即使在歡快的場合,也很難被當時的氣氛感染,仍然認為自己很孤單。
2.覺得與大多數人很難溝通,認為別人都不理解自己。
3.過於內向,有了心事找不到一個能傾訴的人。
4.認為人們都各懷鬼胎,不值得信任。
5.心裏很希望別人來接近你,但是自己卻不采取主動。
6.覺得自己是個多餘的人。
一般來說,人的天性是不能忍受長期的孤獨的,但是,有的人卻將自己推至孤獨的境地。
還有一種孤獨是有思想的人才能體會的,這種孤獨是文明帶給我們的。一個人當他的人性開始萌發、靈魂開始蘇醒時,便有了希望有人理解他,聽他傾訴的願望。當人性發展得更豐滿,心靈飛舞得更高遠的時候,便轉為希望獲得一種心靈的默契,但是,這樣的默契實在是可遇而不可求,於是,孤獨來到了。這類的孤獨是人生的獨特景致,可能導致人們深刻的思索、靈感的閃現、認識的飛躍,有思想的人並不害怕孤獨,而是在孤獨的風中飛翔得更加高遠,去認識人生的另一片風景。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體驗到孤獨感。有孤獨感並不可怕,但是如果這種心理得不到恰當的疏導或解脫而發展成習慣,就會變得性情孤僻古怪,嚴重的甚至有可能會變成孤獨症。
■解決之道
一、戰勝自卑
因為感覺自己跟別人不一樣,所以就不敢跟別人接觸,這是自卑心理造成的一種孤獨狀態。這就跟作繭自縛一樣,要衝出包圍著你的黑暗,你必須首先咬破自卑心理織成的“繭”。其實,大可不必為了自己跟別人不一樣而憂慮重重,人人都是既一樣又不一樣的。隻要你自信一點兒,鑽出自織的“繭”,你就會發現跟別人交往並不是一件難事。
二、與外界交流
獨自生活並不意味著與世隔絕。一個長年在山上工作的氣象員說,他常常感到有必要把自己的思想告訴人家,可是他身邊沒有可以傾訴的人,所以他就用寫信滿足自己的這一需求。當你感到孤獨的時候,翻一翻你的通訊錄,也許你可以給某位久未謀麵的朋友寫封信;或者給哪一位朋友掛一個電話,約他去看一場電影;或者請幾位朋友來吃一頓飯,你親自下廚,炒幾個香噴噴的菜,這都別有一番情趣。跟朋友們的聯係,不應該隻是在你感覺到孤獨的時候,要知道,別人也都跟你一樣,需要體會到友誼的溫暖。
三、為別人做點什麼
跟人們相處時感到的孤獨,有時候會超過一個人獨處時的十倍。這是因為你跟周圍的人格格不入。就跟你突然來到一個語言不通的國度一樣,你無法與周圍的人進行必要的交流,你也無法進入那種熱烈的氣氛裏麵,你不由自主地覺得自己很孤單,而他們之間那種熱烈的氣氛更能襯托出你被冷落了。要打破這種尷尬的局麵,唯有“忘我”,想一想你能夠為人家做點什麼,這很有好處。記住:溫暖別人的火,也會溫暖你自己。
四、享受自然,走入社會
一些習慣了孤獨的人,懂得充分地享受孤獨提供給他的閑暇時光。生活中有許許多多活動,都是充滿樂趣的,而孤獨使你能夠充分領略它們的美妙之處。這種福分,不是那些忙忙碌碌的人可以享受到的。許多有過痛苦經驗的人都說,當他們遭到厄運的襲擊而又不能夠對人傾訴時,他們會不由自主地走到江邊去,被清爽的江風吹拂著,心情就會漸漸地開朗。有一個感情豐富的女孩子說,她常常跑到最熱鬧的街道上去,她覺得隻要置身於川流不息的人流中,就會忘記自己的寂寞。
五、確立人生目標
也許因為人類早在原始社會就過慣了群居生活,所以現代社會才有了“孤獨”這樣一種世紀病。人害怕自己跟他人不一樣,害怕被別人排斥,害怕在不幸的時候孤立無援,害怕自己的思想得不到旁人的理解……總之是一種內心的恐慌,似乎人類的心靈越來越脆弱了。要想從根本上克服內心的脆弱,最好莫過於給自己確立一些目標並培養某種愛好。一個懂得自己活著是為了什麼的人,是不會感到寂寞的;同樣,一個有所愛、有所追求的人,也是不怕寂寞的。
■心理測試
孤獨症的自我測試
請選擇“是”或“否”回答下列各題。如果某個問題對你不適用,就答“否”。
1.我對家人感覺親近。
2.我有一位能與我討論我的重要問題和煩惱事的戀人或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