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不良進食方式“病從口入”對於許多病來說,都是最為根本的致病原因,而胃作為人體內食物暫停留的消化的場所,許多飲食習慣會擾亂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嚴重危害胃健康。目前人們提倡健康飲食,但多是強調吃什麼有營養或吃什麼有害,而忽視了應該怎樣吃飯。近幾年,在專家接診的大量消化疾病患者中,不良的進食方式已成為重要的發病原因或誘因,於是,有專家提醒人們進食的速度、進食時的心情和思緒等,都會對人的健康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據統計,急慢性胃炎和潰瘍病等胃病患者中,青壯年占多數,而且青年的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究其原因,主要與許多青年進食習慣不科學有關,胃病專家提醒大家,不良的進食方式會傷害你的胃,如果你有下列習慣的一種或幾種,要注意及時調整以免時間一長對胃造成更大的傷害。
●進食速度太快
吃得過快,狼吞虎咽,囫圇吞棗,食物咀嚼不充分,胃粘液分泌不足,食物難以充分消化,久而久之,易引發胃病。
在進食時,細嚼慢咽不僅有利於牙齒與牙周組織的健康,同時直接影響胃腸的功能。細嚼慢咽有利於促進唾液的分泌,因為唾液中含有多種物質,當咀嚼時分泌出來的大量唾液與食物混合、溶解、相互作用,既可以促進機體對營養素的消化吸收,又可以改變食物中的有毒物質的化學結構,而起到解毒作用。
經常多次的咀嚼還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其原因是,咀嚼是接受大腦的指揮,同時又不斷地給大腦以刺激。
●將工作壓力和不良心情帶進吃飯中
國際醫學界最新提出來的“戰鬥餐”概念,是指當一個人把工作或生活的壓力和緊張帶進用餐時間,其人雖然在進食,可身體卻處在一種“戰鬥——逃跑”的模式中,其表現為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能量和血液流向四肢,專管消化吸收的胃腸功能“關閉”,致使人體內的緊張激素增多,此時,其大腦在自動和不停地想一個問題:“戰鬥?還是逃跑?”
●邊讀(玩)邊吃
有些人喜歡一邊看報一邊吃,或邊玩邊吃。這樣,由於閱讀或玩時需要大量血液供腦,供胃腸消化吸收的血液相對減少,影響消化吸收,長期下去,易致慢性胃病。
在當前講究時間效率的時代,一些白領往往在進餐時狼吞虎咽,或者邊吃飯邊做其他事情……這些都不利於健康。這些不良的進食方式不僅會引起胃炎和腸炎,還會引發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病。
專家說,最理想的進食模式是,在吃飯前做5次到10次深呼吸,使心情完全放鬆,拋開所有與飲食無關的思維,把精力集中到食物上,然後心情愉悅、細嚼慢咽地專心吃飯。以此方式進食,人的消化係統和代謝吸收係統都處於最佳狀態。
女性白領飲食“四不要”
有關調查顯示,很多“白領”女性由於工作節奏快、壓力大、負擔重,常常無暇顧及飲食營養補充,時間久了,就會導致營養缺乏。因而,“白領”女性有著與男性或其他女性不同的營養需要。那麼,她們的營養需要究竟有哪些特殊呢?營養專家認為,女性白領飲食應該做到以下“四不要”:
●不要過多攝入脂肪
一般來說,女性要控製總熱量的攝入,減少脂肪攝入量,少吃油炸食品,以防超重和肥胖。脂肪的攝入量標準應為總熱能的20%~25%,但目前很多女性已超過30%。如果脂肪攝入過多,則容易導致脂質過氧化物增加,使活動耐力降低,影響工作效率。
●不要減少維生素的攝入量
維生素是維持生理功能的重要成分,雖然它們本身並不產生熱能,但腦和神經代謝卻必須有維生素來維持,如維生素B1、維生素B6等。這類維生素在糙米、全麥、苜蓿中含量較豐富,因此日常膳食中糧食不宜太精。另外,抗氧化營養素如β胡蘿卜素、維生素C、維生素E,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各種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其含量尤為豐富。由於現代女性工作繁忙,飲食中的維生素營養常被忽略,故不妨用一些維生素補充劑,來保證維生素的均衡水平。
●不要忽視礦物質的供給
女性在月經期,伴隨著血紅細胞的丟失還會丟失許多鐵、鈣和鋅等礦物質。因此,在月經期和月經後,女性應多攝入一些鈣、鎂、鋅和鐵,以提高腦力勞動的效率,可多飲牛奶、豆奶或豆漿等。
尤其是25~40歲的白領女性,更要注意攝取維生素、葉酸和鐵。當今,大多數女性都沒有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鐵和葉酸。如有可能,可多食一些肉、內髒、小米、茴香,即可滿足人每日所需的10~18毫克鐵的需求量。維生素B則可從瘦肉、魚、肝、全麥麵包、土豆、花生等食物中攝取。
●不要忽視氨基酸的供給
現代女性中不少人是腦力勞動者,因此營養腦神經的氨基酸供給要充足。腦組織中的遊離氨基酸含量以穀氨酸為最高,其次是牛磺酸,再就是天門冬氨酸。豆類、芝麻等含穀氨酸及天門冬氨酸較豐富,應適當多吃。
總之,腦和機體的正常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攝入食物的質量。營養不平衡可能成為“白領”女性某些疾病的誘因,對大腦的活動能力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白領”女性應注意營養和膳食平衡,戒除煙、酒等不良嗜好,加強體育鍛煉,使自己有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身體以勝任工作。
長期食素可以減肥嗎?
現在,減肥是女士們最熱門的話題。為了好身材,女性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少睡、多動,吃的東西更是見不得一點兒葷腥。在全球性減肥熱潮中,脂肪在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說是每況愈下,甚至成了苗條身材的大敵,別說攝入了,就連身上的脂肪都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這無疑又走入了減肥的另一個誤區,因為對於女性而言,脂肪是不能完全摒棄的。沒有脂肪的攝入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危害。
脂肪是人體必需的一種營養素,它能為身體提供熱量,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起到維持體溫、保護體內髒器等作用。對於想保持體形健美、追求苗條的女性朋友來說,脂肪是不可缺少的。
脂肪是促使女性發育成熟的重要物質,體內脂肪要占體重的17%才會出現月經初潮,而要維持正常的月經周期,體內脂肪需要占體重的22%以上。這是作為女性將來能夠行經、懷孕及哺乳的最低脂肪水平。
許多女性白領為了減肥,一日三餐滴葷不沾,以為不吃脂肪類食物就能達到“苗條”的目的,但結果事與願違,仍然長得很胖。這是因為澱粉和糖類也能轉變為脂肪。人吃了較多的脂肪後,容易有飽腹感,就不會再吃更多別的食物。不吃肉和脂肪,就總會有沒飽的感覺,多吃的澱粉和糖類也會轉變成脂肪,仍然使人長胖。
另外人體不可缺少脂肪酸。如果長期吃素,人體所需的脂肪酸就會供應不足,這會促使人體很快把糖類轉變為脂肪。這種快速轉變,使血糖下降很快,令人感覺很餓,於是又會大量地吃,體重也就跟著增加了。因此,減肥的女性也應每天吃點含脂肪的食物,這樣可使身體得到必需的脂肪酸來維持正常生理功能,從而達到減肥的目的。
謹防減肥帶來的危害
減肥不是兒戲,任何輕率或不科學之舉,獲得的可能是機體的傷害或更多的憂愁。有關專家認為,如果減肥不當,可能產生以下危害:
●低熱量食譜會導致猝死
減少進餐、限製熱量攝入是一種常見的減肥方法,隻要堅持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要適度,每天攝取的總熱量不得低於600卡,否則,輕者發生心率改變,重者可出現與餓死者相同的心髒病變,有導致突然死亡的危險,醫學上稱為猝死。
●嚴格素食會導致脫發
日本專家的統計顯示,與減肥熱相伴而來的是脫發者不斷增多,為過去的3倍,其中20%~30%為20~30歲的青年女性。
症結在於頭發的主要成分是一種稱為角朊的蛋白質,其中鋅、鐵、銅等微量元素不少;而吃素減肥的人隻吃蔬菜、水果與麵粉等,蛋白質及微量元素攝入不足,致使頭發因嚴重營養不良而脫落。
●減肥過快會引發膽結石
歐美等國醫生近年來相繼報告,追求快速減肥的人在起初的2~4個月內,約有25%的人患上膽結石,其中手術減肥者的發病率還要高,達30%以上。快速減肥為何會產生這樣的後果呢?可能是因為當熱量供應急劇減少,沉積於組織中的含量激增,膽汁因而變得粘稠,析出、結晶而沉澱變弱,不能及時排空,也促成了結石的形成。如果放慢減肥速度,按每星期減重不超過500克的原則安排一日三餐,則可防止膽結石的發病。
●減肥過多會引起記憶衰退
體內的剩餘脂肪能刺激大腦,加速大腦處理信息的能力,增強短期與長期記憶。體重超標15%的智能測試至少比一般人或偏瘦者高28點。體重超標20%~35%的人最聰明,而節食減肥的女性記憶憶力皆有不同程度下降,節食最久和減重最多的女性記憶力損失最大。
●體重反彈會導致心髒病
如果減肥方式不合理造成體重反彈,可導致心髒病。這一點已成為40歲以上男性減肥者的一大威脅,並給結核病、肝炎等慢性傳染病的侵襲以可乘之機,胃下垂、抑鬱症、營養不良的發病率也升高。故減肥者要堅持節食與運動相結合,鞏固減肥成果,保持體重穩定,防止反彈。
●青春期減肥會導致閉經
對於女性,尚有一個合理的選擇時機的問題,青春期就不宜減肥。因為青春期女性需要積累一定的脂肪(約占總體重的17%)才能使月經初潮如期而至,並保持每月一次的規律性。如果盲目減肥,體脂減少,則可使初潮遲遲不來,已來初潮者則要發生月經紊亂或閉經。
●生育期減肥會導致不孕
處於生育期的女性,同樣需要積累充足的脂肪來完成生兒育女的重任。女性在懷孕之前積累的脂肪量需占體重的22%才可能受孕,達到28%以上才有足夠的能量儲備以維持十月懷胎和產後3個月的哺乳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