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走出飲食誤區(2 / 3)

●哺乳期減肥會損害寶寶健康

減肥要限食脂肪,而脂肪是乳汁的重要成分,當乳汁得不到源於食物的新鮮脂肪時,就會通過體內調節係統動用貯存的脂肪來產奶,但儲存的脂肪中可能含有對寶寶健康與發育不利的物質。故哺乳期不宜減肥,應將減肥之舉推遲在斷奶之後進行。

暴飲暴食並非減壓良方

一些白領當工作壓力大的時候,他們往往從精神麻醉劑——食物中,找到安慰。但是,用暴飲暴食來獎勵自己並不是真的愛自己,而是害了自己,尤其是吃完後仍用大量的零食來消化自己的心理與工作壓力,更是不可取的。

而人在暴飲暴食時,胃腸的正常生理功能被打亂,胃腸負擔過重,蠕動受到限製。胃的職能,是通過有節奏的收縮,將食物攪拌磨碎,在胃液的稀釋和作用下,進行初步的食物消化。腸的功能,則是將初步消化的食物全麵分解,從而完成最後的消化和吸收任務。正常情況下,胃腸的蠕動有嚴格的時間節奏,有勞有逸,非常規律,而消化液的分泌自然是定量、搭配均勻的。據統計,正常成人每日各種消化液的分泌總量約為6000~7000毫升,其中胃液有2000毫升左右,這是保證食物充分消化的基礎。

倫敦大學在一項醫學調查後,發現女性在情緒變化的時候更趨向於甜食和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特別是在壓力大的時候,這是因為,這些食物對緩解大腦壓力十分有效,但卻是暫時的。

醫學營養常識告訴我們,食物中的養料必須經過胃腸消化器官的消化,才能被人體吸收。所謂消化,就是把食物中不能被人體吸收的大分子營養物質,轉變為可以被人體吸收的小分子物質,把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等。

一旦暴飲暴食,在短時間內有大量食物進入胃腸,就會使胃腸負擔一下子加重,消化液的分泌量顯得不足,以致大量湧入胃腸的食物不能被充分、及時地消化吸收。其結果是食物在胃腸中停留時間過長,無法正常消化的食物在胃裏發酵,產生難聞的氣體“噯”出來,同時使人感到肚飽、腹脹。而胃液中的鹽酸被稀釋後,不能抵抗病菌的侵襲,容易引起胃腸炎。

同時,沒有被分解的大分子蛋白質會產生有毒的苯酸等,刺激腸壁,引起慢性腸血管擴張,不僅可以使人過早衰老,還可以使結腸癌的發病率增高。

暴飲暴食絕對不是減壓的良方,長期的暴飲暴食還會會影響胃腸的消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導致嘔吐、腹痛、腹脹、腹瀉的發生,嚴重者可由於劇烈的嘔吐、腹瀉而引起脫水。俗話說得好:“少吃多滋味,多吃少滋味。”“一頓吃傷,三日渴湯。”因此白領朋友們千萬不可為了減壓而暴飲暴食。

長期飽食易衰老

麵對美味佳肴,人們難免有大吃一頓的衝動,有人甚至不到吃撐決不放筷子。但是日本科學家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長期飽食的人大腦更容易早衰。據稱長期飽食會使人體內熱量攝入過多,脂肪過剩,血脂增高,引起一種叫“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增加,導致腦動脈的粥樣硬化,使供給大腦的氧和營養物質減少,造成人的記憶力下降,大腦早衰和智力遲鈍。

科學家曾經對猴子做過一個限食的試驗,實驗的結果是:讓100隻猴子隨它吃飽,另外100隻猴子隻吃七八分飽,定量供應。結果,隨它吃飽的100隻猴子過一段時間死了50隻,另外隻吃七八分飽的猴子長得既苗條又健康,還很少生病,10年養下來才死12隻。

長期飽食為什麼容易讓人衰老呢?科學家分析有以下原因:

●飽食能增加腸胃負擔

吃得過飽所帶來的最直接後果就是胃腸道負擔加重,如果胃總是處於一種飽脹狀態,胃的容量就會過大,消化吸收功能就會下降,易造成消化不良。而大量攝入的脂肪、蛋白質不能有效地利用,就會大量貯存起來,造成營養過剩。

同時,未被消化的食物長時間滯留在腸道內,會產生許多毒素和致癌物質。這些毒素和致癌物質不但易使人患腸道疾病,還會被腸道吸收,透過心腦屏障,損害中樞神經係統,使人衰老。

●飽食使大腦代謝紊亂

科學研究證明,飽食後,大腦中有一種叫“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會比不飽食時增長數萬倍,而這種生長因子會使脂肪細胞和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增大,促使腦動脈硬化,腦皮質血氧供應不足,腦組織萎縮和腦功能退化,最終出現癡呆而縮短人的壽命。

●長期飽食會引發一係列疾病

現代人普遍愛吃肉食、精製穀類等呈酸性食物,如果過量攝入,會造成人體內環境的酸性化,形成酸性體質,為各種疾病的發生提供了溫床。長期飽食會使人肥胖,引起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等一係列疾病。

●飽食可損傷人體細胞

人們呼吸時吸收的氧,有2%被氧化酶催化形成活性氧(自由基),活性氧是對人體極其有害的物質,能導致細胞損傷,動脈血管硬化,引發疾病、衰老,甚至死亡。而人體攝入的能量越大,產生的活性氧就越多,人老化的程度也就越快。而少吃點可以減少活性氧的產生,使細胞免受其害,從而延緩衰老。

有關研究還認為,人體攝入的能量越多,產生的對人體有害的活性氧(自由基)就越多,人老化的程度也就越快。而少吃點則可減少活性氧的產生,使細胞免受其害,從而延緩衰老。

每天吃多少飯也有科學標準,但要結合不同人的具體情況。以一個1.70米的中青年男子而言,體重正常,體力勞動也不是很重,那麼他一天能量需要大概是在2200千卡左右,其中糧食應占到50%左右,數量大約為300到350克左右,肉類應為150克,包括所有的肉,外加一個蛋和250毫升奶,還應有適量的豆製品,其他如香菇、木耳、海帶、紫菜、蝦皮等則要經常吃到。至於油脂(包括油和植物的種子),建議不吃油炸的東西,而且吃油總量每天不超過30克。

從年齡上看,處於青春發育期的孩子的食量肯定還要比這個高,因為他們既要長身體,活動量也比成年男人大,老年人則要適當減少。當然,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一樣,飲食量也會有所不同,主要還是應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來定。

白領晚餐“四不宜”

有一句諺語說:早餐是給自己吃的,晚餐是給敵人吃的。營養學家和醫學專家研究認為,晚餐不當易引起多種疾病。一些常見慢性疾患正是不良晚餐習慣長期作用的結果。那麼,晚餐究竟應該怎樣吃,怎樣吃晚餐才能對自己的健康有利呢?

●不宜多吃

與早餐、中餐相比,晚餐宜少吃。一般要求晚餐所供給的熱量以不超過全日膳食總熱量的30%。晚餐經常攝入過多熱量,可引起血膽固醇增高。過多的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就會誘發動脈硬化和心腦血管疾病。晚餐過飽,血液中糖、氨基酸、脂肪酸的濃度就會增高,晚飯後人們的活動量往往較小,熱量消耗少,上述物質便在胰島素的作用下轉變為脂肪,日久身體就會逐漸肥胖。同時,晚餐過飽,必然有部分蛋白質不能被消化吸收,這些物質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產生一種有毒有害的物質,再加之睡眠時腸壁蠕動減慢,相對延長了這些物質在腸道的停留時間,促進大腸癌的發生。

●不宜多吃肉類

晚餐一定要偏素,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為主,尤其應多攝入一些新鮮蔬菜,盡量減少過多的蛋白質、脂肪類食物的攝入。但在現實生活中,忙碌了一天的白領大多在晚間有相對充足的時間,所以大多數家庭晚餐非常豐盛,其實,這樣對健康是非常不利的。晚餐時攝入蛋白質過多,人體吸收不了就會滯留於腸道中,會變質,產生氨、吲哚、硫化氨等有毒物質,刺激腸壁誘發癌症。若脂肪吃得太多,可使血脂升高。大量的臨床醫學研究證實,晚餐經常進食葷食的人比經常進食素食的人血脂要高3~4倍,而患高血脂、高血壓的人如果晚餐經常進食葷食無異於火上澆油,使病情加重或惡化。

●不宜太晚

有關研究表明,晚餐早吃可大大降低尿路結石病的發病率。醫學專家向人們推薦的保健良策是:晚餐早吃。在晚餐食物裏,如果含有大量的鈣質,在新陳代謝進程中,有一部分鈣被小腸吸收利用,另一部分則濾過腎小球進入泌尿道排出體外,而人的排鈣高峰常在餐後4~5小時,若晚餐過晚,當排鈣高峰期到來時入睡,尿液便瀦留在輸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致使尿中鈣不斷增加,容易沉積下來形成小晶體,久而久之,逐漸擴大形成結石。

●不宜過甜

晚餐和晚餐後都不宜經常吃甜食。國外科學曾以白糖攝入進行研究發現,雖然攝取白糖的量相同,但若攝取的時間不同,會產生不同的結果。科學家將動物分成兩組,一組早上喂含白糖的飼料,晚上再喂普通的飼料,另一組則正好相反。前一組由於是早上喂含白糖的飼料,因此,吃完後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可以做運動;而後一組則是一吃完就休息,它們雖然全天的白糖攝取量相同,但一段時間後,晚餐喂含白糖飼料的一組,血中中性脂肪濃度比另一組高得多。

吃夜宵的弊端與注意事項

職場上的白領人士,應酬都很多,不隻是晚上聚在一起吃頓飯,玩到深夜的時候還要加上一個夜宵。於是,許多人有吃夜宵的習慣,認為吃夜宵可以提神。當然也有一些人,由於長期養成的生活習慣,到了晚上九、十點鍾就覺得肚子餓,要麼在家裏找些東西充饑,要麼約幾個朋友到外麵吃,晚上吃宵夜也成了習慣。

其實,常吃夜宵容易傷害身體。原因如下:

其一,肝髒在晚上十點後需要休息,而如果在這時候再吃進夜宵,那肝髒還得繼續工作;試想想,我們人每天都要休息,第二天也有充沛的精力來麵對第二天的工作,更何況肝髒?而且,如果在晚上經常吃夜宵要當心引發膽分泌異常而引發膽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