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檢測大腦疲勞
腦疲勞會帶來全身性的疲勞,如果大腦疲勞又不能及時治療的話,很可能積勞成疾。那麼,白領階層如何檢測自己是否腦疲勞呢?請大家對照下麵的15種情況,然後作出判斷。
(1)早晨醒來懶得起床。
(2)走路抬不起腿。
(3)記憶力下降,想不起朋友的叮囑或者忘掉幾小時前的事情。
(4)提不起精神來,過分地想用茶或者咖啡提神。
(5)耳鳴、頭昏、目眩、眼前冒金星、煩躁、易怒。
(6)眼睛疲勞,哈欠不斷。
(7)下肢沉重,休息時總想把腳架在桌上。
(8)入睡困難,想這想那,易醒多夢。
(9)口苦、無味、食欲差,感到飯菜沒有滋味,厭油膩,總想在飯菜中加些刺激性調料。
(10)吸煙、飲酒的嗜好有增無減。
(11)不想參加社交活動,尤其不願見陌生人。
(12)懶得講話,說話聲音細而短,自覺有氣無力。
(13)坐下後不願起來,時常呆想發愣。
(14)說話、寫文章時常出錯。
(15)打盹不止,四肢像抽筋一般。
如果上述2至4項情況與自己吻合,說明你輕微疲勞,需要立即休息;有5項以上是重度疲勞,也許潛伏著疾病,這時應當馬上去醫院檢查。
如何提高用腦效率?
腦是人體中衰老最慢的器官,因為腦有著巨大的潛力。盡管人從30歲開始,每天即有3~10萬個腦細胞相繼死去,每小時有1000個神經細胞發生障礙,一年內有900萬個神經細胞喪失。但到年老時,也隻不過耗掉了腦細胞的20%,尚有80%腦細胞處於未開發狀態,說明人腦存在著驚人的儲備力量。
那麼,如何用腦才能讓大腦發揮最大潛力?什麼時間用腦最有效率?
首先,用腦因人而異。最佳用腦時間,就是我們的腦細胞處於高度興奮狀態的時刻。在這時間裏,大腦接收信息、整理信息、貯存信息以及輸出信息的效率比其它時間都高。充分地利用這段時間去學習和創造,取得的效果會比平時更好。
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就是說,一天裏早晨的時光最好。但是,實際上“最佳用腦時間”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一到了夜間,腦細胞就處於興奮狀態,思維十分活躍,精力高度集中,工作效率極高。大多數作家都習慣於夜間揮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他們的大腦在清晨和白天的思維效率較高,而晚上到了一定的時候,大腦的抑製細胞就起作用。
總之,不同的人,大腦活動的特點也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個人,他在一天裏的思維效果也是不同的。
其次,要根據腦的活性的規律性用腦。就記憶來說,清晨起床後和晚上睡覺前的效果比較好。因為在清晨,大腦裏沒有前麵學習材料的幹擾,這種幹擾現象在心理學中稱為“前攝抑製”;在晚上記的東西比較牢固,因為它不再受新學習的材料的幹擾了,這種現象稱“倒攝抑製”。因此,選擇清晨和晚上的時間去讀書、背詩、記單詞是比較適宜的。
我們懂得了自己大腦的活動規律,就可以利用它去更好地學習和創造,以求在單位時間內作出較好的成果。
當然,安排自己的用腦時間還要顧及社會的活動規律,而且不同年齡的人也應該有所區別:青年人正在長身體,不適於長期的夜間用腦,但偶爾間斷地幹幾次,還是可以的。中老年人在保證了六、七小時的實際睡眠時間的情況下,長期夜間用腦問題不大。有必要指出的是,這種夜間用腦,是在情緒激動、大腦興奮的狀態下進行的,如果腦細胞處於抑製狀態,昏昏欲睡了,還要硬用刺激神經的辦法去學習或工作,效果不一定好,而且有損於健康,不宜提倡。
此外,還有科學家觀測到近一個世紀以來人腦的平均重量在增加,也提供了腦再生存在的可能性。還有學者發現女性腦細胞雖然從40歲時就開始萎縮,但過50歲後其萎縮速度又會變慢,變得比男人還慢,提示腦的活性在一生中可能存在著周期性。
也就是在人的一生中,青中年時期是最佳用腦年齡區。這個時期大腦的記憶能力、理解能力、歸納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對信息的自覺調節能力最強,容易產生創造的衝動。因此可以說,在一天中的最佳用腦時間內和一生中的最佳用腦年齡區裏勤奮地學習和創造,是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科學用腦“四原則”
古人雲:“凡養生莫若知本,知本則疾無由至矣。”古人所指的這個“本”就是人的大腦。現代科學也指出,大腦是神經係統的重要部分,更是思維、記憶等高級活動的重要器官。大腦是人體的最高司令部,統帥身體各係統和各器官的一切功能活動,控製著植物神經係統的平衡與和諧,使心身處於良好狀態。大腦的健康與否,直接影響著機體的一切活動。
從生理學角度講,大腦也入人體的其他機能一樣會隨著時間老化,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逐漸萎縮。那麼,白領應如何用腦,才能阻止大腦的老化速度呢?
用腦也要講科學,隻有做到科學用腦,才能更好地開發自己的大腦潛力,讓大腦發揮更大的作用。白領科學用腦的原則是:養腦、健腦、練腦、護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