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如何進行大腦保健(1 / 3)

經常慢跑

眾所周知,進行輕鬆的慢跑運動,能增強呼吸功能,可使肺活量增加,提高人體通氣和換氣能力,因為慢跑時所供給的氧氣較靜坐時可多兩到八倍。科學研究發現,慢跑對骨骼關節病、高血壓、冠心病等,都是一種有效的防治方法。

但慢跑會使人變得聰明嗎?美國科學家的一份研究報告稱,經常慢跑對大腦有益。因為經常慢跑會促進腦細胞的生長。研究人員指出,當他們對老鼠進行實驗時,經常慢跑會促進腦細胞的生長,而且會促進負責學習和記憶的那一半大腦的腦細胞生長。

德國研究人員也發現,雙腳拍擊地麵可增強專注程度並改善視覺記憶力,因此慢跑顯然對身體有益,至少有助於大腦健康。

德國烏爾姆大學的研究人員把30個人編為一組,要求他們每周慢跑2次,每次30分鍾,然後測試他們的大腦改善情況。結果發現,盡管受調查者對數字的記憶能力大致沒有變化,但他們回憶畫麵和完成視覺工作(比如與地圖有關的工作)的能力顯著提高。

試驗進行到一半時,研究人員把慢跑者分為兩組,其中一組繼續慢跑,一組停止慢跑。結果表明,與繼續慢跑的人相比,停止慢跑的人出錯率明顯高出許多。

這項研究結果證實,在鍛煉之後,人們感覺自己更加精力充沛,大腦更加敏捷,對周邊環境的觀察力也有所增強。專家指出:“如果定期鍛煉,大腦的供血量就會增加。人的認知能力會在鍛煉時得到改善這種觀點並不是新近產生的。不過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了這一點。”

還有一點應該值得關注的是:通過長期的觀察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在沒有任何社會往來的前提下,即便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鍛煉也會變得有害,對大腦產生負麵效果。因此,專家建議說,“與朋友一起慢跑晨練可以激活自己的大腦,促進大腦神經係統的運動,因為與社會的交流聯係可以緩衝人的壓力,並降低誘發壓力的荷爾蒙的分泌。”

最後,研究人員還提示,讓自己大汗淋漓、高強度的鍛煉也會抑製大腦細胞的活動,而中等強度的鍛煉則可以激活人的記憶力和學習能力。

提高睡眠質量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缺少睡眠或睡眠過多,都會對智力發育產生不良的影響;而正常的睡眠,則是人體解除疲勞,恢複體力和腦力,有利於工作與學習的一種生理現象。

睡眠過少影響智力,有資料顯示,睡眠過少可能會使人智商下降。正常人每天應保證八小時的睡眠,如果睡眠時間減少一小時,智商就會暫時降低1點。一個人的智商在一周時間內會很容易下降15點,這會使智商為100左右的普通人“接近智力遲鈍的邊緣”。

一般來說,睡眠的時間有一個年齡特征,即年齡由小到大需要睡眠的時間會越來越短。有研究報告指出,25歲以下的年齡人深度睡眠時間在整個睡眠時間中所占的比重接近20%,但是對於35歲以上的人來說,這一比例會下降到不足5%。

人的大腦和其他器官一樣,必須有張有弛,有興奮有抑製,才能正常進行智力活動。白天用腦造成疲勞,夜間睡眠時全身肌肉鬆弛,各種代謝降低,體溫降低,有利於體內合成營養物質,積蓄大量氧氣和其他營養物質,就可以為第二天的腦力運動供應大量的物質基礎;睡眠時大腦組織對葡萄糖的需要量減少,代謝產物隨血液循環帶走,從而有利於防止神經細胞的功能衰退。此外,神經生理學認為,人在白天所遇到的事情、接受到的刺激都非常多,無數信息彙集在腦海裏,隻有在睡眠中才能將其過濾,使無用的信息淘汰,將有用的信息加以深化鞏固,形成永久的“記憶”。

美國最新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睡眠質量下降與衰老有關。大多數男性都會經曆睡眠質量嚴重下降的情況。在對成年男性睡眠質量進行的有史以來最為全麵的調查中,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說,不僅睡眠質量開始下降的時間比原來預計的要早,而且這種下降是同與衰老過程有關的激素水平的變化聯係在一起的。

研究報告的作者指出:“我們在衰老過程中經曆的某些激素水平的變化可能與睡眠質量有關。”主要在深度睡眠期間發生並且可以調節人體脂肪組織與肌肉組織比例的生長激素的分泌會下降大約75%。科學家認為生長激素分泌不足與脂肪增加、肌肉減少和運動能力下降有關。

以男性為例,科學家在研究過程中發現與年齡有關的男性睡眠方式的改變會經曆兩個階段的變化。在第一階段(16歲至50歲),男性的睡眠時間不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但是慢波睡眠或者深度睡眠所占的比重會隨年齡的增加迅速下降,這種下降顯然會引發生長激素分泌量的明顯減少。

在第二階段,也就是當男性的年齡為50歲或50歲以上時,總體睡眠時間每過10年就會減少大約27分鍾——這一趨勢已經得到了許多研究人員的普遍證明。這一年齡組的男性還表現出睡眠中斷的次數增多,快速眼動睡眠或者有夢睡眠時間急劇下降到相當於較為年輕男性(50歲和50歲以下)的50%等特征。

養神養腦,合二為一

祖國醫學認為養生的核心問題是養神。“形神合一”是養生防病學的一個重要觀念。古代養生學家譽精、氣、神為人身“三寶”,是保養的關鍵。神,這裏主要指精神思維活動。人生活在社會性中,精神思維活動常易擾動而難安靜。思慮過度,或情誌不暢,會耗傷精氣,引起氣機紊亂,陰陽失調,髒器損傷而發病。故有“養生先養神”之說。

養神,指精神情誌常宜安靜,使精、氣,形得到休養生息。由於精神思維是處於運動狀態的,所謂“靜”隻能是相對的、暫時的,靜神就是動中求靜。如氣功中的靜功鍛煉,藝術活動中的琴棋書畫等,使人精神愉快,貫注專一,起到良好的養成神的效果。所以,養成神不是消極的靜止不動和逃避塵世,其對機體具有積極的休養成調節作用。

由於腦為元神之髒,因而養神的關鍵在於養腦。腦是生命適應能力的主宰。人體生命的運動按生、長、壯、老、死的規律運動著,神於寓陰陽變化的運動之中,腦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養腦要取得較好效果,應當遵循以下基本法則:

●法於陰陽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浮沉於生長之門,都取法於天地變化規律,人也不例外。隻有這樣,天地人才是統一體。由於“人與天地相應”,要順應天地陰陽的變化,調節生活起居,才能做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腦才能正常地發出指令,以適應這種變化。

●恬淡虛無

恬淡即指安靜,虛無指人的思想清靜無欲。因為過度精神刺激,不但耗氣傷精,而且傷神傷腦,所以養成專一安靜而少欲的習慣,無疑是養腦的一個基本法則。

●保精養血

我們常強調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適度等,這些都是為保精養血,積精全神而設。因為“夫精者,身之本”,“血者,神氣也”,精血是神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隻有“養其精氣則形全,形全則神全而無病”。現代營養學家認為,除各種維生素及無機鹽外,要使腦能夠高效率地工作,必須保證氧氣、水分、葡萄糖、蛋白質和脂肪類五種基本物質。

●和於術數

和是調和。術數,修身養性之法,包括導引、按摩、吐納、氣功及太極拳等各種體育活動。積極的體育運動,能使大腦不斷處在靜動的交替運動之中。

養生和養神是防治疾病,健康長壽的重要因素。那麼,家庭養生該如何養神呢?

休眼養神按時睡,睡足覺,讓大腦充分休息,同時又讓機體的神經、關節、韌帶、肌肉和器官無負荷或少負荷而得以休整,進而達到積蓄精力,複蘇體質之目的。生理醫學研究表明:保證睡眠6~8小時,所積蓄的精力可供正常活動16~18小時。

●娛樂養神

這是調動某些休止或不常運動的神經代替操勞疲憊神經工作的好方法。娛樂養神也是人們常說“換腦筋”。這的種類很多,如聽音樂、看電視、作書畫、垂釣、跳舞等,都可排遣心中之憂悶,轉移不良情緒,煥發充沛精力。

●休眠養神

多指睡覺,通過休眠使大腦處於休息狀態,同時使身體內各部位的神經、關節韌帶、肌肉和器官無負荷或少負荷,進而達到積蓄精力,複蘇體質。生理醫學研究表明:保證睡眠6~8小時所積蓄的精力可供正常活動16~18小時的耗費。如果氣候和環境條件複雜或勞作過重,往往會釀成過度疲勞和某些器官失調,因此,生活中應勞逸有節。

●安心養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