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是人們每日不可缺少的重要食物,是人們獲取維生素、礦物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重要來源,又具有刺激食欲,調節體內酸堿平衡,促進腸的蠕動,幫助消化等多種功能,因而在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增進健康方麵有重要的營養價值。]
●了解這些蔬菜的營養誤區嗎
■久存蔬菜
新鮮的青菜,買來存放家裏不吃,便會慢慢損失一些維生素。綠色蔬菜應在低溫(不低於0℃)環境保存,若溫度超過40℃,其所含葉綠素酶則將葉綠素與蛋白質分開而散失,若溫度低於0℃,葉綠素又會因冷凍而遭到破壞。
■先切菜再衝洗
買回的蔬菜必需用水漂洗幾次,以除去附著的殘留農藥,但不宜在水中浸泡時間過長,更不要把切好的菜再去浸泡,這樣會造成水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損失。
■用小火炒菜
維生素C、B 1都怕熱,怕煮,據測定,大火快炒的菜,維生素C損失僅17%,若炒後再燜,菜裏的維生素C將損失59%。所以炒菜要用旺火,這樣炒出來的菜,不僅色美味好,而且菜裏的營養損失也少。
■燒好的菜不馬上吃
有人為節省時間,喜歡提前把菜燒好,然後在鍋裏溫著等人來齊再吃或下頓熱著吃。其實蔬菜中的維生素B 1,在燒好後溫熱的過程中,會損失掉很多。
●教你留住蔬菜營養
■洗菜——先洗後切
洗菜時要先洗後切,因為許多維生素都能溶解在水中。蔬菜切碎後與水的直接接觸麵積增大很多倍,會使蔬菜中的水溶性維生素溶解在水裏,白白損失營養。
同時,蔬菜切碎後,還會增大蔬菜表麵被細菌汙染的機會,留下健康隱患。因此蔬菜應該先洗後切。
■切菜最好切塊
將蔬菜切塊烹調,維生素的損失比切絲、切片少。如馬鈴薯切絲炒6~8分鍾,維生素C保存率為54%,切成塊大火煮10分鍾或小火煮20分鍾保存率為71%。
■炒菜別加鍋蓋
蔬菜烹製時,通過翻炒可使其內所含的植酸、草酸受熱而揮發,若加蓋則會使它們凝結在蓋上而又返回菜鍋中,使葉綠素脫鎂變成褐黃色。
■炒菜——急火快炒
做菜時急火快炒是合理的烹調原則,維生素C在60℃~80℃時最易氧化,急火快炒,可使維生素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將蔬菜用開水焯後再炒會嚴重丟失維生素和無機鹽。
■加醋烹調
烹調蔬菜時適當加點醋,可以減少維生秦C的損失。這是因為維生素C在堿性環境中容易被破壞,而在酸性環境中是比較穩定的。
●這些蔬菜不能吃
■青番茄:因含有龍葵堿,對胃腸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對中樞神經有麻痹作用,會引起嘔吐、頭暈、流涎等症狀,生食危害更大。
■無根豆芽:目前市場上出售的無根豆芽多數是以激素和對化肥生發的,這類含氮化合物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會轉化為亞硝胺,長期食用可使人患胃癌、肝癌、食道癌、直腸癌等。
■沒煮熟的四季豆:如食用沒煮熟的四季豆,或外表是青色的菜豆,便會中毒。這是因為生扁豆裏含有一種毒蛋白,具有凝血作用;還含有皂素,是一種破壞紅細胞的溶血素,並對胃腸黏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人食用1~5小時後就會引起中毒,輕者頭暈、頭疼,重者惡心、嘔吐、腹痛。為預防中毒,吃扁豆時一定要煮熟燜透。
■發芽和變青的土豆:這類土豆與青番茄一樣,含有龍葵堿,因此不應食用。
相關鏈接
生吃蔬菜很危險
現在我們所吃的絕大部分蔬菜在生長、管理和收獲過程中,長時間受土壤、肥料、農藥的汙染,殘留大量有害汙染物和病菌,如傷寒、痢疾、結核等病菌和流感、肝炎病毒以及鉤蟲、蛔蟲等多種寄生蟲卵病原體。因此,蔬菜生吃是十分危險的。
TIPS
●溫馨小貼士●
菜葉上長了蚜蟲,不易洗淨,棄之可惜。若在鹽水裏泡數分鍾取出,再用流水衝,蚜蟲就會很容易衝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