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是提供人體熱能和必需脂肪酸、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的重要食物。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一日三餐的用油要求越來越高。食用油的品種繁多,如何選擇健康的食用油,在烹調中如何正確地使用食用油是人們很關心的問題。]
●吃油別太專一
食用油脂是甘油和各種脂肪酸所組成的甘油三酯的混合物,可分為飽和脂肪酸油脂,如豬油、牛油、羊油等動物油脂;單不飽和脂肪酸油脂,如花生油、菜子油等;多不飽和脂肪酸油脂,如葵花子油、豆油、玉米油、芝麻油等。
除了日常的飲食攝入,食用油是我們人體必需的脂肪酸的主要來源。脂肪酸能夠給人體提供能量,在人體組織再生和代謝方麵起著重要作用,我們的眼睛、大腦等都離不開它,同時對於心腦血管等方麵的疾病預防也有重要作用。
然而,任何單一的植物油都不能提供均衡的膳食脂肪酸。吃油如果太專一,總是盯著一種油,就很容易造成脂肪酸失衡。脂肪酸在人體中占據了重要地位,脂肪酸一旦失衡可以導致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給人體帶來嚴重危害。
●改掉不良的用油習慣
■習慣1:炒菜油溫過高
很多人炒菜時喜歡用高溫爆炒,習慣於等到鍋裏的油冒煙了才炒菜,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植物油的熔點在37℃左右,動物油的熔點在45~54℃左右。如果在炒菜時把油燒得過熱,一來容易把菜燒糊,二來會使食油中的甘油分解,產生出一種叫做“丙烯醛”的氣體,即油煙的主要成分。這種氣體會刺激人體的呼吸道、消化道、眼晴和黏膜,使人流淚、嗆咳、厭食、頭暈、惡心。
同時,由於丙烯醛會在食用油中進一步分解出大量有致癌作用的氧化物,人吃了這樣的食油對機體有害。所以,炒菜時一般把油燒至八成熟就應該投料了。
■習慣2:隻吃植物油
動物油膽固醇含量較高,這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一個主要原因。而食用植物油能夠阻止體內膽固醇的吸收,並能增加排出的數量。所以,很多人喜吃植物油而不願吃動物油。但完全不吃動物油對身體也不好。
動物油含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 6、維生素B 12較多。動物油中還含有“A脂蛋白”,有延長人的壽命的功能。因此,不可隻吃植物油而不吃動物油。
按人體每日攝入動物油和植物油比例,一般以1:2為宜。每人每日吃8克植物油即可,動物油4克左右。
■習慣3:長期隻吃一種油
現在,一般家庭還很難做到炒什麼菜用什麼油,但最好還是幾種油交替搭配食用,或一段時間用一種油,下一段時間換另一種油,因為很少有一種油可以解決所有油脂需要的問題。
■習慣4:不同體質的人用同一種油
高甘油三酯、高膽固醇血症和高血糖的人,應當經常選用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油,如橄欖油、茶籽油,還要控製總油量。
瘦弱、怕冷、血脂血壓低的人,可適當食用一些動物油,如黃油、牛油等。
普通健康人可以按照自己的膳食習慣,輪換食用各種烹調油,或者搭配來吃。
相關鏈接
食用油保存小常識
首先要低溫保存,高溫會使油脂的化學反應和氧化反應加快,容易導致酸敗。因此,油不用時應遠離爐灶和太陽照射,放置在陰涼處;每次用油後要及時蓋緊油桶蓋,以防止氧化;油在光照條件下,會加速氧化酸敗。在紫外線的作用下,還會形成臭氧化合物,生成不良氣味。因此,油不宜裝在白色透明的玻璃瓶內。
TIPS
●溫馨小貼士●
中國人的菜肴講究香,食用油也一度被人們當作調味料來使用,認為做菜時放入的油越香菜就越香。然而,無論從烹飪本身還是從營養價值來看,過分追求油的香味都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