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是指人們吃了有毒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種急性疾病。來勢凶猛,發病集中。常常是發病突然,發病人數多,少則幾人、幾十人,多則數百人、上千人,給我們的健康帶來不小的麻煩。]
●解析食物中毒
細菌性中毒者:潛伏期可為幾個小時,體溫升高,以胃腸道症狀為主,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一般對人體健康危害不太大。
非細菌性中毒者:潛伏期可以是幾秒鍾或幾分鍾,體溫失調,以精神症狀為主,可出現哭、笑、罵人、全身麻痹、多汗、視力模糊等症狀,如不及時搶救,十分危險。
●食物中毒的預防
■注意清潔衛生
飯前、便後要洗手,手感染化膿時,勿直接接觸熟製食品。在準備做飯之前,摸過生肉、家禽和魚之後以及飯前都要洗手。
保持所有器具表麵清潔:器皿、案板、桌麵等,尤其要擦淨直接與食物接觸的器具表麵。
■食物要煮熟
烹調魚、肉等動物食品,一定要煮熟燒透,徹底消滅和破壞所含的病菌和毒素。不可貪鮮而吃生魚嫩肉。不吃河豚魚、生魚膽和牲畜甲狀腺,不吃死鱉、死鱔和死蟹。
■防止交叉汙染
生的肉、禽和海產品要與其他食物分開。處理生的食物要有專用的設備和用具,例如刀具和切肉板。使用器皿儲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觸。
■充分冷凍
食物應貯存在低溫、幹燥和通風處,防止汙染和黴變,即使冰箱也不宜久藏食品。
●食物中毒的家庭急救
■催吐
如食物吃下去的時間在1~2小時內,可采取催吐的方法,具體方法是立即取食鹽二十克,加開水二百毫升,冷卻後一次喝下。如不吐,可多喝幾次,迅速促進嘔吐,使胃內殘留的食物盡快排出,防止毒素進一步的吸收:
也可用鮮生薑一百克,搗碎取汁,用二百毫升溫水衝服;
還可以用筷子、手指或鵝毛等物品來刺激咽喉,引發嘔吐;
如果吃下去的是變質的葷食品。則可服用十滴水來促進迅速嘔吐。
■導瀉
如果病人吃下去中毒的食物時間超過兩小時,且精神尚好,則可服用些瀉藥,促使中毒食物盡快排出體外。它可排除一定數量的致病菌釋放的腸毒素,減輕中毒症狀。
一般用大黃30克,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選用元明粉20克,用開水衝服即可緩瀉。
■解毒
如果是吃了變質的魚、蝦、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釋後一次服下;
若是誤食了變質的飲料或防腐劑,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鮮牛奶或其他含蛋白質的飲料灌服。
如果吞入了腐蝕性毒物如強堿、強酸等,則嚴禁催吐、洗胃,而應立即口服稠米湯、豆漿、蛋清、麵糊等,因為它們是食道、胃黏膜的保護劑,可以減小腐蝕性物質對食道、胃黏膜的損傷。
對疑已變質或有毒的食品除立刻停止食用外,應妥善保存,供醫生急救時分析處理。
■補水
由於嘔吐、腹瀉造成體液的大量損失,會引起多種並發症狀,直接威脅病人的生命。這時,大量飲用清水,可以促進致病菌及其產生的腸毒素的排除,減輕中毒的症狀。
如果經上述急救,症狀未見好轉,或中毒較重者,應盡快送往附近醫院或呼叫120急救中心。
相關鏈接
為了健康的“五不吃”
不吃發餿的剩飯剩菜,不吃發黴變質和含有毒素的食物,不吃分辨不清的野生植物,不吃未醃透的鹹菜和過期的“胖聽”罐頭。
TIPS
●溫馨小貼士●
病人如吐瀉嚴重,出現脫水、精神萎靡、皮膚發花、四肢發冷現象,提示病人有休克危險,當立即送醫院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