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諺語說,“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飯後百步,延年益壽”,說的是飯後散步有助於消化,有利於健康。但是飯後什麼時候開始走、如何走都是有學問的,否則弄巧成拙,危害健康。]
●飯後為什麼要百步走
吃完飯以後,消化器官一方麵分泌大量的消化液,如酶、鹽酸及黏蛋白等,一方麵蠕動、消化,把食物運送到腸道。此時,需要增加血液、氧氣、水分來幫助它們工作。相對來說,其他部位的髒器供血就減少,大腦也出現暫時性的缺血現象,人就容易感到昏昏欲睡,尤其在飽食後更為明顯。
但是,如果飯後立即躺下睡覺,會使胃液分泌減少,蠕動能力降低,食物難以消化,從而使人打嗝,惡心、嘔吐等。如果能飯後散散步,會促進腹部節律性收縮,將有助於胃腸蠕動。同時,也可使全身血液、骨骼、肌肉和韌帶活動起來,調節髒器功能平衡,促進新陳代謝。
●飯後立即走,健康很難求
但是這裏的飯後百步走並不是指飯後馬上就走。
根據人體消化生理功能,飯後胃相對充盈,需要分泌更多的消化酶與食物充分混合,才能進行初步消化,這時必須保證為胃腸道提供足夠的血液。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人體內部的血液是根據機體的需要進行分配的。運動時,我們人體為了保證肌肉、骨骼、氧氣和營養物質的充分供應,在中樞神經係統的調節下,全身的血液進行重新分配,比較集中地供給肌肉和骨骼的需要,致使腹腔各內髒器官的血液供應相應減少。飯後應該是機體進行食物消化的時候,也就是消化係統需要大量血液的時候。
飯後適當休息一下,能夠減少其他身體部位的血液流量,保證胃腸道得到更多的血液,從而使胃內食物得以充分消化。
如果吃完飯,馬上就外出散步,血液就會被送到全身,使胃供血不足,食物得不到很好的消化。而且,胃裏的消化液是由吃進食物的條件反射而產生的,胃部飽滿,胃液才能分泌旺盛。如果餐後散步,胃部在活動中快速蠕動,把沒有經充分消化的食物過早地推入小腸,不但增加了小腸的負擔,而且使食物的營養得不到充分的消化與吸收。長期這樣,不但於健康無益,還可能造成胃病。
而且,胃在進食後需要經過一定時間才能將食物排入腸道。劇烈的運動使充滿食物的胃受到振蕩、顛簸、發生痙攣性收縮,使食物順著消化道立行,發生嘔吐。同時,由於胃、腸等髒器的震動,腸係膜受到牽拉,刺激內髒感受器,引起腹部疼痛。
●這些人飯後悠著點
患有以下疾病的人更是不能在飯後立即散步。
■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吃完飯後,體內血液處於高凝性,容易形成血栓,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塞,不宜飯後立即散步。
■胃病患者飯後百步走會增加胃腸的震動,吃進去的食物對胃壁產生刺激,加重胃黏膜病變,造成潰瘍麵難以愈合。在散步時,由於重力的作用,還可使病人胃下垂加重。
■高血壓、腦動脈硬化和糖尿病患者飯後百步走容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導致頭暈、乏力,甚至昏厥等現象。
■為了保證肝髒的血流和減輕肝髒的負擔,以利於受損的肝細胞能得到很好的修複,肝炎病人飯後最好先臥床休息1~2小時,再適當散步較為適宜。
相關鏈接
百步走的科學指數
“百步走”其實隻是一種說法。如果給飯後半小時開始的運動確定一個科學的指數的話,那麼最好是以5000~10000步為目標。在步行中能以最初的慢步逐漸加快,最後變成大步伐伴兩手前後的大幅擺動。這樣,10000步下來,運動量就相當可觀了。這樣也就可以消耗很多的熱量,而且比跑步更安全。
TIPS
●溫馨小貼士●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其實不然。人飽餐後,為了保證食物的消化吸收,腹部血管擴張充血,“百步走”會因運動量增加,而影響消化道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