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冰箱作為保存食物的最佳電器而為現代家庭所必備。如今,有幾個人家沒有電冰箱?有的人認為冰箱是衛生保險箱,食品隻要放進電冰箱裏,就萬事大吉了。但冰箱並不是食品保鮮、儲藏的保險櫃。許多疾病正是來源於吃了冰箱內不新鮮的或是被汙染的食品所致。]
●電冰箱=細菌培養箱?
細菌的適應能力極強,極度缺氧的環境、開水中、石油裏都能成為它們的棲身的地方。大腸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杆菌等細菌,適宜於在0℃~5℃左右繁殖,而電冰箱冷藏室的溫度恰好相當,完全有可能成為細菌繁衍的新場所,從而造成食物變質和汙染。
這些食物由於是在低溫下保存,被汙染後很難從外觀上、氣味上判斷。人們吃了之後後果可想而知,腹瀉、惡心、嘔吐等現象在所難免。專家稱之為“電冰箱性胃腸炎”。因此,電冰箱不能被當成食物的保險箱和方便櫃,不能被塞滿食物,否則是很危險的。
世界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細菌,它們也能適應相關的環境。有的細菌能夠在100℃時活動自如,不受絲毫損傷,這即所謂的“嗜熱菌”。有“嗜熱菌”那就有“嗜冷菌”。細菌一般通過煮沸可以被殺死,但是有的細菌卻是非常耐低溫。寒冷隻能使它的代謝活動減弱或接近於停止,然而,這時的細菌並沒有死亡,一旦有了它適合的生存條件,它還是會卷土重來的,進行旺盛的生命活動,產生各種毒素,對人的身體造成危害。
一般細菌都喜歡在2O℃~40℃的環境下繁衍生長,與眾不同的耶爾森菌,卻能在很低的溫度下生存發展。即使食品已在冰箱裏結凍,因細菌並沒有死亡,對人體仍然具有危險性。當人吃了攜帶這種細菌的食物時,很可能會感染上中毒性結腸炎,出現嘔吐、發燒、腹痛、腹瀉的症狀,嚴重者會引發敗血症。
電冰箱除能導致腸胃疾病外,還可能引發肺炎。電冰箱使用過程中,如果不經常保持清潔衛生,在冰箱裏麵冷凍機的排氣口和蒸發器上容易繁殖真菌。真菌耐寒,可在電冰箱裏生長繁殖,成為汙染室內環境的因素。真菌會隨塵埃散布到空氣中,有過敏體質的人一旦吸入肺部,往往會引起過敏性肺炎,出現咳嗽、氣促、疲倦、發燒等症狀。
●如何健康地使用冰箱
不少家庭不懂得科學使用冰箱,常常不論什麼食品都放在一起,生熟不分,這樣很容易導致食品之間的交叉汙染。不少人直到冰箱內的食品腐爛、變質之後才把它們扔掉;從來不對冰箱進行清洗,導致細菌存留在冰箱裏麵而且越積越多。要健康地使用冰箱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為了避免冰箱內食物的交叉感染,食物要分開存放,生的最好放在下層,熟食也要在食用前充分加熱後才能食用。
存入冰箱內的水果、蔬菜及生食品應用清水衝洗,保持幹淨,瀝幹水分後放入冰箱內。
保存在冰箱裏的食品不要超過保質期,對於放入冰箱的剩飯剩菜,最好不要超過24小時。同時,取出食品後一定要先加熱再食用。
另外,從冰箱裏取食冷凍的肉、魚、禽等葷食時,最好用多少拿多少,避免解凍後用不完又放回冰箱繼續冷凍,這種反複解凍的葷食會產生致癌物質,嚴重影響人體健康。
至少應每月清洗冰箱一次。清洗冰箱時用洗滌劑擦洗冰箱內壁即可。同時,冰箱門上的橡膠密封條容易積存汙垢和細菌,也應該定期擦洗。經常清洗冰箱的排氣口和蒸發器,並在此處放置一些新鮮的大蒜頭,就能抑製真菌的生長繁殖。不要放過每一個角落,尤其是箱縫、拐角、隔架,一定用幹淨濕布抹幹淨。
相關鏈接
中藥材不要放在冰箱裏
中藥材貯存需要幹燥、低溫、密閉、避光等條件,電冰箱內保持了一定的濕度,藥材放在冰箱裏,時間一久反而易受潮變黴。所以,藥材應置密封幹燥容器中保存,放於避免高溫和陽光直射的陰涼處。
TIPS
●溫馨小貼士●
牛奶不宜冷凍。冷凍會使牛奶中的脂肪分層蛋白質變性。解凍以後,其蛋白質和脂肪易凝固和沉澱,使營養價值降低,不利於人體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