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0章 喝茶,別進雷區(1 / 1)

[世界上公認的三大健康飲料,茶就是其中之一。我國是飲茶大國,在古代醫學資料和現代科技文獻中,記載了茶的多種保健功能和治療作用。茶葉中含有咖啡因、蛋白質、遊離氨基酸、茶色素、茶多酚、胡蘿卜素、維生素、無機鹽等十餘種成分,這些成分有一定的防病治病作用。]

●喝茶的好處數不完

■補充維生素

茶葉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如維生素A原(胡蘿卜素),B 1,B 2,B 3(維生素PP),葉酸,C, K,P等。其中含量最豐富的是維生素C。在普通泡茶方式下,茶葉的浸出率可以達到80%左右。

■抗自由基

茶多酚中的兒茶類化合物是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物。自由基對生物大分子會產生毒素,可表現為免疫功能下降而易於出現感染等各種炎症,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還會發生腫瘤、心血管疾病,使人容易衰老等。

■保持血管健康

茶葉中含有有利於健康的茶多酚和黃酮等物質,具有很強的抗脂質氧化作用,能抑製血管脂質的過氧化,抑製血小板的凝集和降低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等功能,從而保持血管的健康,減少心髒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抗癌抑癌作用

茶的抗癌抑癌作用,主要表現在對致癌劑的抑製作用,使癌的惡性程度降低,腫瘤範圍縮小,轉移癌組織減少。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有飲茶習慣的地區或產茶區的居民中,胃癌的標化死亡率低於不飲茶或非產茶區。已有的調查及動物實驗結果證明茶對皮膚癌、肺癌、胃癌、肝癌、癌腹水等惡性腫瘤均有效。

●喝茶要講究學問

飲茶雖好,但需得法。體質轉好、肥胖、血壓高的老年人宜飲綠茶,而體質較弱、胃寒的老年人宜飲紅茶。老年人忌服濃茶,宜淡茶溫飲,長期大最飲用濃茶,易誘發心動過速、心律不齊、缺鐵性貧血、便秘、胃潰瘍等疾病;

沏茶宜用陶瓷壺、杯,不宜用保溫杯。用保溫杯泡茶,茶水較長時間保持高溫,茶葉中一部分芳香油逸走,使香味減少,浸出鞣酸和茶堿過多,茶汁太濃,味苦澀,損失部分營養成分。

注意飯後不宜飲茶,以免衝淡胃液,影響消化。茶中的鞣酸可與鐵結合,形成鞣酸鐵而難於吸收。老年人常有輕度缺鐵性貧血,所以飯後立即飲茶會加重貧血症狀。另外,茶葉中的鞣酸有收斂作用,飯後立即飲茶會使老年人原有的便秘加重。

生病服藥期間不宜飲茶,尤其不要用茶水送服藥物,以免降低藥物作用,影響治療效果。

泡茶不宜用滾開水,正確的方法是用80℃左右的開水來泡,可避免茶葉中的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遭到破壞。茶宜即泡即飲,最好不喝隔夜茶,因為茶葉浸泡過久,易致細菌繁殖而變質。

泡一杯濃度適中的茶水,一般需要10克左右的茶葉。老年人不宜飲濃茶,茶水太濃,浸出過多的咖啡因和鞣酸,對胃腸刺激性大。

●喝茶不洗杯,閻王把命催

沒有喝完或存放時間較長的茶水,多酚與茶鏽中的金屬元素在空氣中發生氧化作用,便會生成茶垢,附在茶具內壁,越積越厚。茶垢有氟、鉛、汞、砷等有害元素,另外還含有致癌物質,如亞硝酸鹽等,這些物質對健康構成了威脅。

茶垢經口進入消化係統,極易與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酸、維生素等結合,產生沉澱,阻礙小腸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和消化,並能使腎髒、肝髒和胃等器官發生炎症,甚至壞死,特別是潰瘍病患者攝入茶垢後,往往會使病情惡化。

同時,這些氧化物進入身體還會引起神經、消化、泌尿及造血係統功能紊亂甚至病變,尤其是砷、鉛,可致癌或引起胎兒畸形。常飲茶者,一定要經常及時清洗茶具內壁的茶垢,以免其危害健康。

相關鏈接

喝茶不要喝太新鮮的

許多人認為剛摘下來的茶葉最好,其實這種認識不正確。因為新茶沒有經過一段時間的放置,有些對身體有不利影響的物質(如多酚類物質、醇類物質、醛類物質)還沒有被完全氧化。如果長時間喝新茶,有可能出現腹瀉、腹脹等反應。太新鮮的茶葉對胃酸缺乏或者有慢性胃潰瘍的人更不好,新茶會刺激胃黏膜,產生腸胃不適,甚至會加重病情。

TIPS

●溫馨小貼士●

飲茶雖好,但過多地飲茶,攝水量太多,會加重心髒和腎髒的負擔,使心跳加快,小便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