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癌上怎對抗
新聞
作者:陳筱
特約專家撰稿: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花寶金
一幅廣為流傳的穀歌地圖,顯示100多個中國“癌症村”
日前,曾任《鳳凰周刊》首席記者、現以公益誌士自居的鄧飛在微博中爆料稱,在山東濰坊,一些化工廠、造紙廠將致命性汙水通過高壓水井壓到地下逃避監管,這種地下排汙法已在很多地方悄悄進行多年。此微博一發,引起全國網民一片嘩然。此前,作為調查記者的鄧飛就發布過一幅廣為流傳的穀歌地圖,顯示100多個中國的“癌症村”,最近的報告表明這個數字可能超過了400個。
坐落在淮河支流沙穎河畔的河南省沈丘市石槽鄉孫營村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癌症村,全村1600人。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14年間,患癌症死去的有上百人。主持葬禮的人自言“死人就像家常便飯”。
由環境汙染,包括水汙染、空氣汙染及土地汙染,不良生活及飲食習慣、煙草、不良情緒及遺傳基因等導致的癌症高發已成不爭的事實。本期“特別主題”,就請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花寶金帶著我們一起認識癌症、對抗癌症。現在,就讓我們從腫瘤治療的誤區開始吧。
腫瘤領域的治療誤區
誤區一:重病輕人
這裏一個是指重技術,輕體驗。有些腫瘤科醫生,在診斷過程中盲目追求高精尖,過分依賴儀器或檢查報告,缺少結合患者體征的臨床分析和綜合診斷,甚至將部分僅僅具有預測價值的診斷數據看成決定治療手段的衡量指標。在製定治療方案時,沒有從患者總體生命活動狀況出發,忽略精神、心理、生活、環境等因素,過分追求腫瘤消退及大小變化。新的醫學模式要求醫生要把局部和整體、內因和外因、機體和環境、生理和心理、生物和社會等因素統一起來,從患者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循證醫學的最新研究成果,提供最好的治療方案和醫療實踐。
二是指重局部,輕整體。臨床盡管某些腫瘤早期發現或手術治療可以獲得根治,但全身致病因素並沒徹底根除,再發腫瘤或多原發癌的可能仍然存在。放化療等方法雖縮小瘤體,但並未改善腫瘤發生、發展的“土壤”;此外,轉移與複發是腫瘤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現代醫學多重視對腫瘤的外來性、局部性幹預,而對腫瘤微環境在腫瘤演進過程中的作用重視不足。中醫學則認為人體是一個自調節、自平衡、自恢複、自建設的複雜功能反應係統,充分調動患者機體自身的調節機製,整體調節腫瘤局部微環境而抑製腫瘤的發展,可防止腫瘤複發、轉移。
三是指重軀體,輕心理。人們現在比較公認的“健康”概念已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是個體在軀體上、精神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惡性腫瘤是身心疾病,身心失調為腫瘤發生、發展、轉移提供了條件。早期腫瘤患者由於對腫瘤缺乏認識或認識有誤,導致心理壓力過重,甚至消極治療;有些患者經手術或放、化療等規範治療後,由於對治療手段副作用耐受性差,影響患者心理及精神狀態,甚至漸失信心;還有一些晚期腫瘤患者大多已不能根治,且處於惡病質狀態,軀體症狀對患者心理及精神狀態產生極大影響,甚至悲觀絕望。研究發現:大約16%~25%新確診癌症患者有抑鬱或抑鬱相關情緒調節紊亂,不良心理及精神狀態還可促進腫瘤複發或轉移。
誤區二:單純治療
製定腫瘤防治對策時,單純強調醫學手段和方法,難以取得理想幹預效果。
何為單純治療,從以下幾方麵可以看出:
一個是重治輕防。世界衛生組織1991年調查數據表明:影響死亡諸多因素中,生活方式因素占60%,環境因素占17%,生物因素占15%,衛生服務因素占8%。尤其是吸煙、酗酒、濫用藥物、缺乏體育鍛煉、不合理飲食習慣等不良生活方式,與大多數患者死亡之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關係。預防是最好的治療。研究表明:高脂低纖維飲食、超重、油炸燒烤或醃臘熏製食品等不良生活方式與腫瘤有關,改善生活方式是控製腫瘤的重要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