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序篇2 沒病不等於就健康(2 / 2)

人體出現“亞健康狀態”時,常常有以下表現:

1.心神不安,驚悸少眠:主要表現為心慌氣短,胸悶憋氣,心煩意亂,惶惶無措,夜寐不安,多夢紛紜。

2.汗出津津,經常感冒:經常自汗、盜汗、出虛汗,自己稍不注意,就感冒、怕冷。

3.舌赤苔厚,口苦便燥:舌尖發紅,舌苔厚膩,口苦、咽幹,大便幹燥、小便短赤等。

4.麵色有滯,目圍灰暗:麵色無華,憔悴;雙目周圍,特別是眼下灰暗發青。

5.四肢發脹,目下臥蠶:有些中老年婦女,晨起或勞累後足踝及小腿腫脹,下眼皮腫脹、下垂。

6.指甲成象,變化異常:中醫認為,人體軀幹四肢、髒腑經絡、氣血體能等信息層疊在指甲成象上稱為甲象。如指甲出現卷如蔥管、相似蒜頭、剝如竹筍、枯似魚鱗、曲類鷹爪、塌同癟螺、月痕不齊、峰突凹殘、甲麵白點等,均為甲象異常,病位或在髒腑、或累及經絡、營衛阻滯。

7.潮前胸脹,乳生結節:婦女在月經到來前兩三天,四肢發脹、胸部脹滿、胸肋串痛,婦科檢查乳房常有硬結,應給予特別重視。

8.口吐黏物,呃逆脹滿:常有胸腹脹滿、大便黏滯不暢、肛門濕熱之感,食生冷幹硬食物常感胃部不適,口中黏滯不爽,吐之為快。此時,應及時檢查是否胃部、食道有占位性病變。

9.體溫異常,倦怠無力:下午體溫常在37℃~38℃左右,手心熱、口幹、全身倦怠無力,應到醫院檢查是否有結核等。

10.視力模糊,頭漲頭疼:平時視力正常,突感視力下降(非眼鏡度數不適),且伴有目漲、頭疼,此時千萬不可大意,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是否有顱內占位性病變。

所以,不要把“健康”簡單理解為沒有病。既然沒病,就不必在意,於是發生了許多前一天還是好好的,後一天就躺在病床上再也起不來了的遺憾。病變是一個漫長的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今天感覺很好,不等於沒有病變。就像汽車的發動機有時會突然抱死一樣,故障並不是那一刻突然形成的,而是缺少了日常的維護。汽車如此,我們的身體呢?

為了避免這些“無病”致死的悲劇,有兩個方略給您提醒:一是沒發現疾病之前要定期進行健康檢測,檢測各器官的健康指數,防患於未然;二是及早保健,給“弱勢器官”加小灶,使各器官之間的健康程度保持相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