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血漿腦鈉肽水平變化的意義
臨床研究
作者:呂岩麗
[摘要] 目的 探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血漿腦鈉肽水平檢測的臨床意義。 方法 選擇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按美國紐約心髒病協會(NYHA)分為Ⅱ級14例,Ⅲ級11例,Ⅳ級15例)、30名健康體檢者,檢測各組患者血尿酸、血漿腦鈉肽水平。 結果 CHF組BNP、UA水平分別明顯高於健康對照組(P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入選者均無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肺動脈栓塞、肺心病、骨骼肌損傷和慢性肌病、急性炎症、腎功能衰竭、惡性腫瘤、甲狀腺疾病及肝病等。
1.2 檢測方法
1.2.1 BNP的檢測 入院後第2天清晨空腹抽肘靜脈血5 mL,加乙二胺四乙酸1.5 mg/mL,3 0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清液置-20℃ 保存待測;BNP的檢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試劑盒由上海放射免疫分析技術研究有限公司提供。
1.2.2 尿酸的檢測 於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采血,取樣本。采用OLYMP USA U800型全自動係列生化分析儀尿酸酶法測定。血清尿酸正常值定為:男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統計學軟件對上述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多組間進行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通過方差分析及兩兩比較可知,CHF組患者BNP、UA水平分別明顯高於健康對照組(F = 18.235、19.687,P
3 討論
BNP是在20世紀80年代由Sudoh等首先提出,由於其最先從豬腦中分離所以又稱為腦鈉素。BNP與其受體結合,抑製腎素-血管緊張素一醛固酮係統及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釋放,參與血壓的調節BNP還具有抑製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抑製心肌纖維化以及抗冠狀動脈痙攣等作用[5]。
國內外報道均顯示BNP水平在不同心功能級別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檢測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CHF組BNP水平分別明顯高於健康對照組(P
尿酸是嘌呤代謝的終產物,血清尿酸與多種心血管疾病關係密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是疾病惡化及死亡率增加的一個危險因素。本研究顯示,CHF組患者UA水平分別明顯高於健康對照組(P
綜上,通過檢測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血漿腦鈉肽水平可以用於判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程度,從而為指導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 陸再英,鍾南山. 內科學[M]. 第7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830.
[2] 鄭淑霞,吳寶花. 心力衰竭患者血漿腦鈉肽與血清尿酸水平的臨床意義探討[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誌,2009,17(9):802.
[3] 於德愛. 腦鈉肽在心力衰竭診斷及療效評價中的臨床價值[J]. 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1):37-38.
[4] 李鬆美. 心力衰竭患者血漿腦鈉肽水平檢測分析[J]. 山東醫藥,2009, 49(49):37-38.
[5] 陳章強,洪浪,王洪,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 江西醫藥,2006,41(7):480-481.
[6] 佟誌剛,呂蘭香.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的變化及對心功能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學,2010,11(3),13-14.
(收稿日期:201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