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從這些海盜的交談中,對這群人的基本情況,乃至整個“海盜朋友圈”的狀況有了一些粗淺的了解。<\/p>
我先前以為,“海狗”、“海狼”都是指海盜集團中負責殺人越貨的執行部門,隻不過是一種事物的兩種稱呼而已。但聽了這些海盜崽子們的對話,我才明白,“海狗”和“海狼”完全是兩碼事。“海狗”是一個大頭目專門豢養的一批海盜,領取固定的“工資”,有“任務”便執行任務,當然任務幹得漂亮還有獎金。“海狗”通常情況下不會為其他頭目賣命,也不會自己在海上臨時找一條船下手,除非大頭目有明確命令讓他們這麼做,總之完全是聽從大頭目的擺布,是大頭目所屬整個海盜集團中的一個部門。<\/p>
“海狼”則更加類似於單幹的“個體戶”,有時候會根據“客戶”的要求對指定船舶動手,完事後領取酬金;有時候則會自己尋覓目標,實施犯罪計劃,當然由於缺乏專業的情報團隊,他們自己尋覓的目標一般油水都比較少;有時候他們索性不做海盜,回陸地上打家劫舍,殺人放火。<\/p>
伊登的這夥手下,原本其實都是“海狼”。他們有的是東南亞華人,因為受到歧視,加入了小型的海盜組織;更多的是在菲律賓南部、泰國南部、印尼蘇門答臘島以及緬甸少數民族控製區內的一些參加當地反政府武裝的娃娃兵,這些反政府武裝包括菲律賓的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阿布沙耶夫武裝,緬甸的克欽獨立軍、佤邦聯軍、果敢同盟軍,印尼的亞齊自由運動以及泰國南部的全國革命陣線。這些娃娃兵往往不堪其所在武裝內成年士兵的淩虐,自己脫離出來變成小股的、自行其是的海盜,也就是“海狼”。<\/p>
大概在兩年前,一個名叫伊登的女孩通過各種秘密渠道在東南亞一帶大肆招募娃娃兵海盜。伊登招人時的首要條件,就是入夥的人年齡必須在18歲以下,以13-16歲最佳。她公開說招這個年齡段的人想法單純,比較聽話。伊登給出的條件十分優越,甚至是以一艘軍艦作為總的巢穴。一時間吸引了大量的娃娃兵海盜前來加入。有一些是通過各種渠道入夥的零散海盜,但也有兩個原本勢力就比較大的入夥者,除了自己,還帶來了一大批人。<\/p>
這其中就包括海馬。海馬和他手下的20多人,在入夥前就是一群“海狼”。海馬據說原名姓陳,年紀雖小,但經曆卻很豐富。他曾經為緬甸的佤邦聯軍效力,後來和上司鬧翻,一怒之下殺死上司,自己領著一夥人在湄公河一帶專門做一些搶船的勾當,還和金三角的一些人物發生聯係,進行販毒運動。有了點資金後他搞了一條大船開始在北部灣犯案。但北部灣不比金三角,執法力量十分強悍,海馬很快就混不下去了。於是他投奔了伊登,上了伊登的這艘“賊船”。伊登說這個人走路時上身會前後搖,跟海馬似的,就給了他“海馬”這個外號。<\/p>
另外一個就是“大狙”了。“大狙”的確祖籍福建,但他出生在印尼。作為華裔移民,“大狙”在十歲時,在印尼蘇門答臘島被當地的一支反政府武裝捉去,成了娃娃兵。那支反政府武裝屬於亞齊獨立運動的一個分支,“大狙”在裏麵學會了用槍、格鬥,尤其是他的槍法,可以說精準至極。幾年前這支反政府武裝和政府達成協議,接受招安自行解散。“大狙”和手下十幾個娃娃兵一開始也回到印尼的城市,試圖重新開始正常生活。但很快,他們發現自己與社會格格不入,而且除了使用槍支幾乎什麼都不會,更何況作為華人,他們在印尼也得不到平等對待,經常有人罵他們“死共匪”。最終他們又一次拿起槍支,離開城市,在印尼西北部靠近馬六甲海峽的幾座荒無人煙的島嶼間,也就是先前那支反政府武裝盤踞的地方做起了海盜,或者說“海狼”。投奔伊登後,伊登看他槍打得很好,就好像整個人就是一部狙擊步槍一般,於是就也送了他一個外號——“大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