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四季養生(1 / 3)

1.春季養生

明代醫學家張景嶽曾說過:春應肝而生,夏應心而長,秋應肺而養收,冬應腎而養藏。四季輪回的日子裏,我們看過了春的明媚,領略到了夏的熱情,收獲了秋的浪漫,目睹了冬季的透明。也是這四季的轉變,告訴了人們要順應四時,要遵循大自然的規律。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是一年的開始,天氣轉暖,冰雪開始融化,萬物複蘇,一切都是新的開始,到處都散發著生長的氣息。

春季是我國農曆的立春到立夏這一時間,也就是農曆的一月、二月、三月,包括了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六大節氣。春天是陽氣生發的季節,人也應該順應自然,聚積一冬的內熱要散發出去,新陳代謝加快,氣血趨向於表麵,陽氣蒸騰於外麵,形成了陰勝於外而虛於內的生理狀態。中醫養生學認為:春屬五行中的木,與五髒中的肝對應,是養生的關鍵時期,養生者在春季不要隻關注於學習、工作,而忽略了養生。春季養生,應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飲食養生

早春時節,氣溫仍然還很寒冷,人體為了禦寒要消耗一定的熱量來維持基礎的體溫,所以,早春期間應該注意熱量的補充,食用一些熱量高的食物。早春過後,氣候開始由寒變暖,氣溫一日三變,細菌、病毒等開始繁殖,活力增強,容易侵犯人體的正常機能,而致使人生病,所以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無機鹽來加強人體的免疫力。

科學研究表明,在春天這個季節,以下食物具有較好的養生效果,大家可以經常食用。

小白菜、胡蘿卜:可以補充人體所需,抵抗各種致病因素,增強人體免疫力。

黃豆、蘋果、金橘:比較清淡,可增加食欲。

山藥:具有健脾補胃、補虛弱的作用。

春筍:補充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

香椿:具有消風、解毒、健胃的作用。

菠菜:具有養血潤躁的作用。

——起居養生

春季養生應該早睡早起。春季的到來,人體的陽氣趨向於表麵,皮膚舒展,汗腺分泌比較多,身體各個部分的負荷加大,而且人容易產生困倦。這時千萬不可以貪睡,因為它不利於陽氣升發。中醫認為“久臥傷氣”,因為躺久了會造成新陳代謝下降,氣血運行不暢通,造成營養障礙。

因此,在春天應該早睡早起,睡眠時間盡量控製在八小時內,此外,經常到室外、樹林中散步,和大自然親密接觸,這有助於提高夜間的睡眠質量,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有助於消除疲勞,減少白天的困倦現象。

——運動養生

春回大地,在這春日融融的季節裏,自然界到處都充滿了生機勃勃的景象,萬物複蘇的同時,讓人們更多的看到了生命的活力,這是個最適合鍛煉的季節,但是春練要合理、適度,不要選擇劇烈的運動。以免由於過度和損耗反而對人體養陽和生長產生不利影響,春天比較適合進行以下運動。

1.散步。

春天是欣欣向榮的季節,人也應該隨著春的節奏去運動,散步是一種比較調節情緒的運動,它能使煩躁的心情平靜下來,觀賞周圍的景色,呼吸新鮮的空氣。所以或,散步是一種陶怡性情的鍛煉方式。

2.做保健操

保健操有很多方式,如:廣播操、健美操、此外,我國傳統的健身方法還有很多,如:太極拳、氣功、五禽戲等也是春季很好的鍛練項目,日常生活中的爬樓梯、騎車、仰臥起坐等都是可以選擇的項目。春季鍛煉一定注意循序漸進,不要急於求成,要做到防寒保暖,謹防感冒的侵襲,還要注意防止意外,春練時要學會自我保護,防止受傷。

——疾病預防

春季是大地回春的美好季節,然而,總會有很多人出現嗓子疼、鼻音重等症狀,究其原因,是因為您忽略了“春季病”的防禦。春季我們應該預防哪些疾病呢?

1.呼吸係統疾病

初春,氣候變暖,溫熱毒邪也開始活動,各種致病的細菌、病毒開始繁殖,導致流行性感冒、肺炎、麻疹的發病率頻頻增加。一些抵抗能力弱的人就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呼吸道黏膜,導致全身抵抗力下降,所以,一些疾病也會乘虛而入導致發病。這裏我們為您提供一些小竅門,防止疾病對您的幹擾。

喝醋殺菌法:在每次吃飯4喝點食醋,菜肴中拌些蒜泥和薑汁,可以有效的殺菌。

蔥白湯與薑湯:熬一些薑湯可以驅散風寒。預防流行性感冒。

梨薑冰糖水:可以治療酸痛,咳嗽。

2.肝炎

春季是慢性肝炎的複發季節,有支器管擴張的疾病患者,由於天氣冷暖無常,常會引起咯血的症狀。所以,我們也準備了一些抵抗的方法,為您提供參考。

保養肺肝:要做到防寒保暖,注意飲食,保持情緒穩定,不要過度勞累。

多吃銀耳:銀耳具有潤肺生津、益陰養肝的功效。

菊花茶:具有平肝明目、預防感冒、降低血壓的作用。

3、過敏性疾病

每年春暖花開的時候,許多植物的花粉由於量大體積小,在起風的時候容易傳播,花粉一旦被吸入口腔或和皮膚接觸後,會形成抗原刺激,如支氣管哮喘、鼻炎、濕疹等。春天過敏性患者明顯增多,所以應盡量少吃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外出時還要攜帶抗過敏藥物。如果感到皮膚發癢、全身發熱、咳嗽等,應該迅速離開。

2.夏季養生

夏季給人們的感覺總是驕陽似火、酷熱難耐,人們的元氣很容易受到影響。中醫養生學認為:夏屬於五行之中的火,與五髒中的心對應,陽氣較為旺盛,所以,夏季養生養生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飲食養生

1.多喝湯

當人出汗比較多,體液損耗比較大的時候,多喝湯既能及時補充水分,又有利於消化吸收。喝湯最好喝豆類湯,綠豆性涼,具有清熱解暑的功效。綠豆還可以和薄荷作成綠豆薄荷湯,綠豆與南瓜一起作成綠豆南瓜湯,綠豆和米仁一起作成綠豆米仁湯,綠豆和金銀花一起作成綠豆銀花湯。

2.多飲茶

茶葉作為一種飲料不僅清香可口,而且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在古時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就有記載:“諸藥為各病之藥,茶為萬病之藥。”多飲茶既能及時補充身體出汗後體內損失的水分,又有清熱解暑的作用。

3.多吃粥

多吃粥類食品,是我國傳統的保健方法,對於身體大有好處。用於防暑的粥品有荷葉粥、鮮藕粥、生蘆根粥等。

4.多吃青菜

青菜含水分多,含蛋白質和熱能少,是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主要來源,而且絕大部分蔬菜含有較多的纖維素,可以增加胃腸道的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使糞便容易排出。尤其在炎熱的夏季,多吃青菜對身體非常有利。

5.多吃苦味食物

夏天氣溫比較高,多吃苦味食物可以清瀉解暑,健脾開胃,增進食欲。啤酒和苦瓜是夏季適合的苦味食品。

——運動養生

夏天由於氣溫高、濕度大,給運動健身也增加了困難,因此,如何健身是一個不太好解決的難題。究竟有那些運動適合於夏季養生呢?

1.旅遊

夏日旅遊的主要目的是消夏避暑,所以適合旅遊的地區應該是海濱和山區。原因有二,首先是山地的氣溫相對較低,但晝夜溫差大。海濱氣候又稱海洋氣候,夏日裏內陸已是烈日炎炎,但海濱卻涼風習習。一般地說,氣溫的高低與海拔高度成反比。海拔高度每上升1000米,氣溫約下降5℃~6℃。其次是海濱與山區的環境宜人,空氣清新。炎夏暑日,清涼的海風拂麵而來,使人頓覺爽快,倦意全消。寬廣鬆軟的沙灘,為人們進行日光浴和海水浴提供了天然場所。因此,夏季旅遊最好去海濱休息10天左右,這樣非常有益於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