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冬季養生
冬季草木枯萎,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也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人的陽氣也要潛藏於內,因此,冬季養生的基本原則就在於“藏”中醫養生學認為,冬屬於五行中的水,與五髒中的腎相對應。所以冬季是一個需要好好保養的季節,一方麵收斂過度的精力,另一方麵順應節令,在飲食和作息時間上配合調節,以此來增強冬季的抵抗力。
——飲食養生
1.適量補充無機鹽
醫學研究表明,人怕冷與飲食中無機鹽缺少很有關係。專家建議冬季應多攝取含根莖的蔬菜,如胡蘿卜、百合、山芋、藕等,因為蔬菜的根莖裏所含無機鹽較多。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人體的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補充鈣可提高肌體禦寒性。含鈣較多的食物有:蝦皮、牡蠣、花生、蛤蜊、牛奶等。
2.多補充含蛋氨酸的食物
蛋氨酸的轉移作用可提供一係列耐寒適應所必需的甲基。寒冷氣候使得人體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多,脂肪代謝加快,而合成肌酸及脂酸、磷脂在線粒體內氧化釋放出熱量都需要甲基。因此,在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酵母、乳製品、蔬菜等。
3.多補充熱源食物
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以提高肌體對低溫的耐受力。尤其應考慮補充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瘦肉、雞鴨肉、雞蛋、魚、牛奶、豆類等。
4.多吃些富含維生素B2、A、C的食物
寒冷氣候使人體氧化功能加強,肌體維生素代謝也發生了明顯變化,飲食中要及時補充維生素B2,以防口角炎、唇炎、舌炎等疾病的發生。維生素B2主要存在於動物肝髒、雞蛋、牛奶、豆類等食物中維生素A能增強人體的耐寒性,應多吃些富含維生素A的肝髒、胡蘿卜、南瓜、白薯等食物。維生素C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應注意攝取新鮮蔬菜和水果。
——運動養生
隨著天氣逐漸變冷,很少有人在去堅持鍛煉,日子久了,好不容易減下去的肉又重新出現在你的視線裏。可是,大冷天如何鍛煉呢?
1.衣著厚薄要適宜
冬季進行健身運動,開始要多穿些衣物,穿著衣物要輕軟,不能過緊,熱身後,就要脫去一些厚衣服。鍛煉後,如果出汗多應當及時擦幹,換去出汗的運動服裝、鞋襪,同時穿衣戴帽,防止熱量散失。另外,在室外進行健身鍛煉更要注意保暖,鍛煉後身體發熱較多,總想涼快一下,但切不可站在風大的地方吹風,應盡快回到室內,擦幹汗水,換上於淨衣服。
俗話說:“寒從腳下生”,由於人的雙腳遠離心髒,血液供應較少,加上腳的皮下脂肪薄,保暖性差。所以冬季在室外進行健身活動特別容易感到腳冷。若頭、背、腳受冷,冷空氣從皮毛和口鼻侵人肌體,不但影響健身鍛煉效果,還會感冒生病。平時有些健身愛好者喜歡穿健身鞋過冬這樣不好。因為膠底鞋導熱快,不鍛煉時腳掌容易受寒,以至引發凍瘡、關節炎等疾病熱身活動要充分。
2.熱身運動
由於氣候寒冷,人體各器官係統保護性收縮,肌肉、肌腱和韌帶的彈力和伸展性降低,肌肉的粘滯性增強,關節活動範圍減小,再加上空氣濕度較小,所以使人感到幹渴煩躁,感到身體發僵,不易舒展。如果不做熱身活動就鍛煉,往往會造成肌肉拉傷、關節扭傷。所以在冬季進行健身鍛煉時,尤其是在室外,首先要做好充分的熱身活動,通過慢跑、徒手操和輕器械的少量練習,使身體發熱微微出汗後,再投身到健身運動中。
3.環境要舒適
冬季人們習慣把健身房的窗子關得緊緊的。殊不知,人在安靜狀態下每小時呼出的二氧化碳有20多升。若是十多個人同時進行鍛煉,一小時就是200升以上。再加上汗水的分解,消化道排出的不良氣體等,致使室內空氣受到嚴重汙染。人在這樣的環境中會出現頭昏、疲勞、惡心、食欲不振等現象,鍛煉效果自然不佳。因此,在室內進行鍛煉時,一定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另外,冬季也不宜在煤煙彌漫、空氣渾濁的庭院裏進行健身鍛煉。同時要注意,氣候條件太差的天氣,如大風沙、下大雪或過冷天氣,暫時不要到室外鍛煉。若想到室外鍛煉,應注意選擇向陽、避風的地方。
4.選擇科學的鍛煉方法
由於冬季寒冷,身體的脂肪含量較其他季節有所增長,體重和胸圍相應增加,這雖然對瘦人增重長胖有益處,但肌肉輪廓、線條和力度的發展不夠理想。因此,冬季健身要提高鍛煉的強度和力度,增加動作的組數和次數,同時增加有氧鍛煉的內容,相應延長鍛煉時間,用以改善機能,發展專項素質,消耗體脂,防止脂肪過多堆積。另外,鍛煉間隙要適當短一些,尤其在室外應避免長時間站立於冷空氣中。如果間隙時間過長,體溫下降,易使肌肉從興奮狀態疲憊下來,粘滯性增大,這樣不但影響鍛煉效果,而且再進行下組練習時容易受傷。
5.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
不要張大嘴呼吸,以免冷空氣直接刺激咽喉,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及咳嗽。
——預防疾病
冬季氣候的特征是氣溫低、空氣濕度小、多偏北風、冷空氣活動頻繁、降雪概率較大,而人體五官與空氣接觸的機會較多,容易患病,因此需要積極預防。
1.鼻出血
鼻出血又稱鼻衄,是鼻黏膜小血管,尤其是鼻中隔前下方動靜脈血管網破裂引起。冬季氣候寒冷幹燥,鼻豁膜容易結癡,人們常用手挖鼻孔導致出血;冬季又是感冒和鼻炎發病高峰期,這兩種疾病都容易引起鼻出血。因此,冬季應注意預防感冒和鼻炎,並克服挖鼻孔的壞習慣。
2.口角炎
口角皮膚和黏膜交界處潮紅、脫屑、糜爛、皸裂、出血、疼痛稱為口角炎。冬季空氣幹燥,嘴唇發幹,如果用舌頭去舔,唾液在幹燥空氣下立刻蒸發,從而越舔越幹,導致嘴唇、口角幹裂,因而口腔中的細菌乘機侵人口角,引發炎症。另外冬季進食新鮮蔬菜少,造成維生素B2缺乏也可誘發口角炎。因此,冬季應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
3.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種致盲眼病,多在冬季最冷的月份發作。其症狀是眼痛、眼脹、視力減退,並伴有頭痛、惡心等症狀。平時一定要保持穩定的情、緒,避免精神緊張和過度興奮;注意起居規律,不在黑暗處久留,防止瞳孔擴大,引起眼壓增高在晴朗的天氣下應適度參加戶外活動,因為這樣可增加眼底血管氧氣的供應,減少血液中二氧化碳的聚積,避免眼壓升高;在氣候寒冷的惡劣天氣裏盡量減少外出,以減少對眼部的影響。
4.耳凍瘡
耳凍瘡的主要原因是耳部肌膚對寒冷(氣溫在10℃以下)的異常反應,還與肢端血液循環障礙、氣血運行不暢等因素有關。耳朵的血液供應比其他部位少,除耳垂有脂肪組織可保溫外,其餘部分隻有較薄皮膚包著軟骨,裏麵的血管很細微,保溫能力較差,因而很容易凍傷。耳凍瘡的複發率很高,往往一年生凍瘡,年年都複發。所以,冬季一定要注意耳部保暖。
冬季養生,要著眼於“藏”。具體到人體的精神活動,就是人們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靜,要想辦法控製自己的精神活動,最好能做到含而不露,經常保持思想清靜、調神養生,還要學會調攝情緒,寵辱不驚。如果情緒實在難以控製,可以嚐試疏泄法,把積聚、抑鬱在心中的不良情緒,通過適當的方式宣達,發泄出去,以盡快恢複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