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不同地域與養生(1 / 2)

1.山區

山區,泛指山地、丘陵和較崎嶇的高原地區。不少養生學者認為居處地勢高,氣候涼爽者多長壽。這與山區長壽老人多的事實相吻合。山區多泉水、瀑布、溪水,由於水中礦物質多,經常飲用可延年益壽,泡溫泉還可以治療皮膚病。

近年來,隨著字宙空間計劃的實施和某些地方病在山區的流行,推動了高海拔地理環境對人體健康影響作用的多學科研究,使人們對山區環境有了較為全麵的了解和認識。以下我們從環境與生活來分別介紹山區的養生特點:

——利用環境特點養生

由於山上氣溫、氣壓較低,風速較大,太陽輻射尤其紫外線含量充沛,有助於人體鈣、磷代謝和機體免疫力的提高。美麗的自然景觀,清淨透明的天際和夢幻般的雲海,都令人心曠神怡。人們可充分利用山地豐厚的養生條件作短期療養、避暑、爬山、遊覽和散步,通過這些活動,可以使心血管係統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適合養生的地方有很多,如廬山、黃山、莫幹山、峨嵋山等,這些地區空氣清新,綠樹成蔭,草木散發出的性物質有一定殺菌作用。呼吸這樣的空氣,可鎮定情緒,預防哮喘發作。

山區的環境不但空氣清新,而且世代居住在淺山區的居民中,除接受上述山地氣候的有益作用外,大部分人的壽命都很長。

登山運動對鍛煉心肺好處多多,住在高山附近的人可以利用這一優勢。以下就是我們總結出的一些因素。首先是傳染病少。山上氣溫低、積水少,蚊蟲、病菌的繁殖都受到抑製,不利於傳染病的發生,加上山上人口密度低,居住分散,流動不大,也不利於傳染病的流行;其次,山地環境與外界交流較少,長期過著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居民曰出而作,曰入而息,誌閑少欲,恬淡虛無,沒有複雜的人際關係騷擾,心境平和;另外,山地人經常爬山、散步、勞動,以低脂的自然食物為主,攝入的維生素和纖維素較多;受現代環境汙染的危害較少等都有利於延年益壽。

——飲食養生

為適應高原山地的寒冷氣候,牛、羊肉和各種乳製品成為當地居民的首選,尤以甘溫大補的羊肉食用最為普遍,如羊肉泡饃、手扒羊肉、烤羊肉串、燉全乳羊等,都具濃鬱的地方特色。喝常溫水、常溫茶,不喝燙水、過熱的茶。要多吃一些水生植物如水稻,越冬植物如冬小麥,地底下食物如土豆,冬生食物如大白菜、蘿卜,以及背陰處長的食物。要多喝井水、地下水,這些地區的水都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有利於人體的吸收,補充人體所需。

另外在山區中,有一些天然生長的植物也是很好的補品。如竹筍,它是一種很好的綠色食物,對降血脂、抗衰都有明顯的療效。山中的靈芝被中醫養生家認為是養生中的極品。它可以補全身之氣,所以心、肺、肝、脾、腎髒虛弱者,都可以服。靈芝扶正固本,增強免疫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的巨大作用。它不同於一般藥物對某種疾病所起的治療作用,也不同於一般營養保健食品隻對某一方麵營養素的不足進行補充和強化,而是在整體上雙向調節人體功能平衡,調動機體內部活力,調節人體新陳代謝功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促使全部的內髒或器官功能正常化,被稱為山中的瑰寶。

2.平原和盆地

平原是指陸地上海拔在二百米以下,平坦或有輕微波伏起伏的地區。地區麵積廣大,土地肥沃,水網密布,交通發達,是經濟、文化發展較早的地方。盆地是指四周高、中間低的盆狀地形。我國著名的四大盆地為四川、塔裏木、準噶爾和柴達木盆地。由於平原和盆地在地質構造和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方麵有某些相近似處,所以養生方法也大體相似。

——利用環境特點養生

我國著名的礦泉療養地大部分布在內陸平原或丘陵地帶,如北京小湯山、遼寧湯崗於、興城和黑龍江五大蓮池、安徽半湯、南京湯山、四川攀枝花等地,礦泉中含多種化學微粒、氣體及放射性物質;如碘、溴、鈣、鎂及二氧化碳、硫化氫、氡氣等。礦泉的溫度、壓力、浮力和化學成分,對人體都有—定生理作用,並能防治某些疾病。

我國的湖濱氣候療養地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遊平原,如江西鄱陽湖和湖南洞庭湖。另外,還有一些江濱氣候療養地如錢塘江、鬆花江,以及風景療養地如蘇州、杭州,都曆來為中外人士所向往。這些地方空氣清新、氣候濕潤宜人;綠樹成蔭,繁花似錦,碧波蕩漾,湖光山影相映生輝,名勝古跡點綴其中,令人賞心悅目。對人的身心調養都有幫助。優美的環境作為良性刺激,能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振奮。因此,在風景勝地和湖濱環境休養生息,對許多神經係統、心血管係統和慢性消化係統疾患,都有較好的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