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不同地域與養生(2 / 2)

——飲食養生

由於平原和盆地區域廣泛,飲食結構較複雜多樣,平原或盆地環境比較潮濕的區域如四川、湖南一帶的居民,對辣椒有特殊的嗜好,一日三餐都離不開辣味,而東北人的愛吃大蒜、芥末,不亞於湘、川人的吃辣椒。人們從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得知:冬天吃辣、可增迸食欲助消化,從而增加體內產熱,有益於防寒保暖,還能防治當地常見的風濕證或腰腿痛;夏季吃辣,能加速機體排汗、散熱,有利於防暑降溫,同時可幫助克服在濕熱氣候下出現的“苦夏”現象。可見,食辣是當地人為適應寒冷潮濕環境而養成的飲食習慣。但各種辣味刺激性強,對有痔瘡、肺結核咯血和胃潰瘍者慎食。

四川的泡菜、金華的火腿、臘肉以及東北的酸菜都是頗有地方風味的食物。這也是人們為調劑口味,延長蔬菜、肉食供應期的一種手段。但現代研究證明,這些醃製、熏烤的食品裏,含亞硝胺等物質,長期過量服用,有較強的致癌作用。

當然,平原和盆地區域對人體健康的促進作用是多方麵的。新鮮的瓜果蔬萊,豐富的水產食品,各種糧棉油料作物,為人體的衣食提供了豐富的來源。開放的經濟、發達的交通,悠久的文化傳統,也從不同角度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需求。

3.海濱

我國有遼闊的海疆,漫長的海岸線,眾多的港灣和星羅棋布的島嶼,形成蔚為壯觀的自然景象;為人們提供了一個不同於內陸高山和平原地區的生活環境。

——利用環境特點養生

海濱氣候又稱海洋氣候。海洋由於它固有的特性,且氣候比較溫和,與陸地顯著不同。由於海水中陽光穿透的深度比在陸地土壤中大得多,這使太陽不僅能使海水表麵加熱變暖,同時也使海水較深層加熱變暖;在海濱空氣中,碘、氯化鈉、氯化鎂和溴氧含量通常較高。其中碘含量是大陸空氣含碘量的40倍,不僅能補充人體生理需要,還有殺菌作用。

因為水是流體,隨著水流熱量會從一個地方帶到另一個地方。因此,水麵受陽光照射得到的熱量,能在水中很快傳播開來。再加上我國綿延曲折的海岸線為沙質結構,形成許多天然的日光和海水浴場。湛藍的天空,翱翔的海鳥,還有此起彼伏的波濤聲,都會對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產生良好的影響。多到海邊遠眺,可以使我們心胸開闊,忘卻煩惱,調整心態,減輕壓力。多到海邊遠眺,藍色的大海可養眼睛,可鍛煉視力。早晨可以到海邊看日出,晚上看海上升明月。跟土壤相比,水的熱容量特別大,海濱地區的氣候變化比內陸緩和得多。不僅晝夜和各季度之間溫差比內陸小,而且冬季氣溫相對較高,典型的海濱氣候,一年平均溫度差小於15℃。夏日裏內陸已是烈日炎炎,海濱卻涼風習習;秋去冬來,內陸早已寒風凜冽,海濱仍暖意未盡。這些都說明了海邊的自然環境是很適合養生的。

——飲食養生

由於靠近海邊,所以魚類以及海鮮就成為我們的主要食品,多吃海魚、海蝦,有利於健腦,降血脂,保護血管。還可養陰補腎長壽延年。常吃紫菜、海帶可以補碘治甲亢。因為海產品有自然鹹味,鹹入腎,所以對補腎有很大的益處。常吃海貝、海蛤、海蜇,可滋陰潤肺。但是海產品易生痰助痛,所以易過敏的人、腸胃虛寒的人,要少吃,慎吃。特別是東南沿海一帶吃“魚生”的習慣普遍。如港、澳、南海、廣州及台灣等地最喜歡將新鮮塘魚切片,加上薑、蔥、芝麻油等佐料攪拌食之。由於奇生在魚體內的肝吸蟲藏在魚的血肉中,經常生吃的話,寄生蟲或卵就會在人體肝髒中生長繁殖,造成肝吸蟲病,引起肝內結石,囊腫或肝硬化,甚至導致肝癌。另外,浙江沿海居民因生食或半生食小海產,也常見到溶血弧菌所致的食物中毒。因此,一定要注意飲食安全。盡量吃煮熟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