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藥補養生法(1 / 3)

1.藥補常識

中華養生學認為“食藥同源、食醫同理、食養同功、食文同宗”。古籍中有“穀肉果菜、食養盡之”、“安身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貢者,不足以存生也”,“若能用食平病、釋情遣癡者,可謂上之矣”的論述。

藥具有豐富飲食、保健養生、治病防病等多方麵的作用,但在應用中應遵循一定的原則,不應濫用,應該正確對待。藥物是去病救疾的,見效快,重在治病;如果和食物一起調治成為藥膳,還可用以養身防病,見效雖慢,但重在養與防。但食物療法是不能代替藥物療法的。藥在保健、養生、康複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部分婦、兒疾病。當然如果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時,得到保養調理與治療,那就更好了。

藥的運用要有針對性,針對不同疾病、疾病的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藥,對症下藥。才能更好的達到藥補養生的目的。

——因症用藥

中醫養生學講究辨證施治,藥的應用也應在辨證的基礎上選料配伍,例如血虛的病人多選用補血的食物大棗、花生,陰虛的病人多使用枸杞子、百合、麥冬等。隻有因症用藥,才能發揮藥的養生作用。

——因時而異

中醫養生學認為,人與日月相應,人的髒腑氣血的運行和自然界的氣候變化關係非常密切。“用寒遠寒,用熱遠熱”,意思是說在采用性質寒涼的藥物時,應避開寒冷的冬天,而采用性質溫熱的藥物時,應避開炎熱的夏天。這一觀點非常適用於藥補養生。

——因人用藥

人的體質年齡不同,用藥時也應有所差異,小兒體質嬌嫩,選擇原料不宜大寒大熱,老人多肝腎不足,用藥不宜溫燥,孕婦恐動胎氣,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這都是在用藥中值得非常注意的,否則,虛不受補會引起很多不良的反映。

——因地而異

不同的地區,氣候條件、生活習慣有一定差異,人體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亦有不同,有的地處潮濕,飲食多溫燥辛辣,有的地處寒冷,飲食多熱而滋膩,而南方的廣東飲食則多清涼甘淡,在應用藥物選料時也是同樣的道理。

藥補養生對人體的好處很廣泛,有病治病,無病則強身。地球地大物博,什麼樣的藥材都有,所以藥補養生是中華養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優秀文化遺產,值得發揚光大,它將繼續對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起著巨大的作用,並且造福於全人類。

1.補氣養氣主要中藥介紹

氣是維護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精微物質。是推動人體髒腑組織機能活動的動力,它既是物質的代稱,也是功能的表現。氣在人體有推陳出新、溫煦髒腑、防禦外邪、固攝精血、轉化營養等重要職能。“人之有生,全賴此氣”。氣能周流不息,如環無端,人體則健康無病,所以古人說:“氣是溺年藥”。現代實驗研究也表明,“氣”可能是免疫力形成的物質基礎。故氣不可耗,不可滯,滯耗則多病。

精充、氣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證。所以要保養精、氣、神三寶,關鍵在於修身養性,清心寡欲,則心不外馳、意不外想,神不妄遊,情不安動,氣不外耗。氣功中的靜養功法,就是通過自我調節,控製心身,是保養人體精、氣、神一種較好的手段。它要求思想高度集中,靜心寧神,心無雜念,全身放鬆,達到萬念皆空,使大腦皮層處於一種保護性抑製狀態。久而久之,就會達到保養精氣神的功效。精足,氣旺,神全,則精神煥發、行動矯健,老年人能鶴發童顏,延年益壽,青年人可長葆青春,推遲衰老。

以下是比較常見的補氣藥物。

——人參

“性味”

味甘,性溫。

“功效”

大補元氣,健脾補肺,益智健腦,生津止渴。

“主治”

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等症。

“常用藥膳方”

方一:人參粥

原料:白米50~100克,人參10克。

做法:將人參切成小塊,用清水浸泡40分鍾,放入沙鍋內,先用武火煮開,後改用文火熬約兩小時,再將米洗淨放入參湯中煮成粥。

提示:每天早晚各一次,對補中益氣健脾有很好的療效。

方二:人參雞片

原料:鮮人參15克,雞脯肉200克,冬筍25克,黃瓜25克,雞蛋清1個,精鹽,料酒,蔥,生薑,香菜粳,雞湯,豬油,芝麻油,味精,水豆粉各適量。

做法:將雞脯片切成5厘米、寬1.6厘米、厚0.16厘米的片;人參洗淨,斜刀切成厚薄均勻的小片;冬筍、黃瓜切片;蔥、薑切絲、香菜粳切長段。將雞片加鹽、味精後拌勻,下入雞蛋清、水豆粉拌勻。將勺內放豬油,燒至五成熱時,下入雞片,用鐵筷子劃開,熟時撈出,控淨油,用精鹽、味精、雞湯、料酒對成汁水。將勺內放底油,燒至六成熱時,下入蔥絲、生薑絲、筍片、人參片煸炒,再下黃瓜片、香菜梗、雞片,烹上汁水,顛翻幾下,淋上明油即成。

提示:趁熱服用,大補元氣。適用於氣虛、身體衰弱等症。感冒患者不宜食用。

——黃芪

“性味”

性微溫,味甘。

“功效”

補氣升陽,益氣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腫。

“主治”

自汗,盜汗,血痹,浮腫,痛疽不潰,內傷勞倦,脾虛瀉泄,脫肛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症。

“常用藥膳方”

方一:黃芪人參粥

原料:炙黃芪30~60克,人參3~5克(或黨參15-30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先將黃芪、人參切成薄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時,入砂鍋內煎沸,後改用小火煎成濃液,取液後再加冷水,如上法煎取二液,去渣;將兩次煎液合並,分成兩份。

提示:每日早晚各服一次,可加適量白糖。每日分2次服,3~5天為一療程。具有益氣健胃。適用於脾氣虛弱、便溏泄瀉、氣短乏力、胃下垂、脫肛等症。

方二:黃芪粥

原料:黃芪39克,人參10克,白茯苓15克,桑白皮15克,生薑6克,紅棗5枚,小米100克。

做法:先煎前五味藥,去渣,後下小米及棗煮粥。

提示:空腹服食。健脾補肺,適用於脾肺氣虛、氣短乏力或肢體浮腫、尿少等症。亦可用於肺氣虛而咳嗽痰多者。

——西洋參

“性味”

味甘,微苦。

“功效”

補氣養陰,清火生津。

“主治”

肺虛勞嗽、久嗽、喘咳、咯血、肺痿失音等症。

“常用藥膳方”

方一:西洋參茶

取西洋參1~3克,水煎代茶飲。有潤喉美聲之效。

方二:西洋參蒸龍眼肉

西洋參5克,龍眼肉30克,冰糖20克,清蒸,治氣血虛弱、或者年津液不足、心悸、為補氣血之良方。

方三:西洋參燉南杏

西洋參10克,冰糖4兩,南杏二兩,入燉盞,隔水猛火燉2個小時,可潤肺止咳。

——黨參

“性味”

性平、味甘。

“功效”

功能補中益氣,生津養血。

“主治”

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

“常用藥膳方”

方一:黨參酒

若酒浸,將黨參切碎,浸於1斤米酒或白酒中,1個月後服用,每次2~3湯匙,1日3次可以消除疲勞感。

方二:參芪薏米粥

原料:黨參20克,薏米120克,黃芪15克,生薑12克,紅棗3枚。

做法:將上述藥物放入鍋中煮粥即可。

提示:早晚各服一次,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除濕,增進食欲,幫助消化作用。

方三:參芪燉紅棗

由黨參30克、黃芪30克、紅棗20枚製成的參芪燉紅棗,清香味甘,能益氣健脾,補血養血。

——太子參

“性味”

性平,味甘、微苦。

“功效”

補肺健脾,益氣生津。

“主治”

脾氣虛弱的食少,倦怠小兒清瘦;肺虛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後氣陰兩虧等病症。

“常用藥膳方”

方一:太子參白術湯

太子參12克,白術、茯苓各9克,陳皮、甘草各6克,水煎服。可以治療脾虛便溏、食欲不振。

方二:太子參地黃湯

太子參、生地黃、白芍、生玉竹各9克。水煎服。可治療病後虛熱、津傷口幹。

方三:黃芪太子參茶

太子參15克,黃芪12克,五味子3克,炒白扁豆9克,大棗4枚。煎水代茶飲。可以治療病後氣血虧虛。

——白術

“性味”

性溫,味甘、苦。

“功效”

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

“主治”

脾氣虛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氣、自汗;脾虛運化失司,水濕停留的痰飲,水腫;妊娠脾虛氣弱,胎氣不安,足腫等症。

“常用藥膳方”

方一:白術湯

將5~15克白術用水煎服,凡陰虛內熱,津液虧耗,舌苔光剝,唇燥口幹者不宜使用。

方二:山藥白術麵

原料:幹山藥、白術各30克,人參3克,麵粉500克。

做法:山藥、白術、人參研成細粉。加麵粉,清水合麵,斡薄切片煮食。

提示:本品有補氣健脾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大便泄瀉,疲倦無力。

——甘草

“性味”

性平,味甘。

“功效”

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以至抗癌等藥理作用。

“主治”

咽喉腫痛,痛疽瘡瘍,胃腸道潰瘍以及解藥毒、食物中毒等。

“常用藥膳方”

方一:甘草湯

甘草3~10克,水煎服。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補中緩急宜炙用。

方二:甘草綠豆粥

原料:生甘草30克,綠豆100克,大米100克。

做法:把生甘草切片;綠4豆、大米淘洗幹淨。將大米、生甘草、綠豆同放鍋內,如常規加水煲飯,煲熟即成。

提示:每日2次,早晚當主食食用,每次吃米飯100克。此粥具有生津止渴,清熱解毒之功效。

2.補血養血主要中藥介紹

在日常生活中這三類人應注重補血養血。一種是由於每年有許多人因各種各樣的疾病而需要動手術,這些急性失血人群由於血的流失,更需要加強補血養血。另外一種是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的少女和其他年齡的女性,因自身生理現象也應時常補血養血,有利於健康。此外青少年兒童正是大腦和身體器官組織發育的高峰。他們對氧氣和各類養份的需求也要血液來擔當輸送,因此他們也是最需要補血的。

——阿膠

“性味”

甘平,入肺、肝、腎經。

“功效”

補血止血,滋陰潤肺。

“主治”

血虛萎黃,心悸、虛勞咯血,吐血,心煩不眠,咳嗽痰少,崩中胎漏等症。

“常用藥膳方”

方一:阿膠粥

原料:阿膠15克,糯米100克。

做法:將阿膠搗碎,將糯米煮粥,候熟,入阿膠,稍煮,攪令烊化即成。

提示:每日早晚餐溫熱服食。養血止血,滋陰潤肺,安胎。適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虛血、咯血、吐血尿血、便血等多種血症。

方二:阿膠羹

原料:阿膠250克,黃酒500克,核桃肉150克,黑芝麻150克,冰糖適量。

做法:阿膠砸碎,砸得越碎越好,把砸碎的阿膠放一個大碗裏,倒入黃酒,浸泡兩三天,直到阿膠溶化。將泡化的阿膠攪拌均勻,倒入鍋中,小火熬煮,熬的時候要不停的攪拌,以免粘鍋。同時可以放入黃酒,繼續熬製,煮的目的是讓阿膠跟黃酒融合,並且蒸發掉多餘的水分。熬至快發粘時,加入冰糖繼續熬煮,冰糖的量根據自己的口味來決定。再將黑芝麻炒香,砸碎。核桃也同樣砸碎。倒入一個中碗裏,或者其他帶蓋的容器更好,冷卻後,放入冰箱冷藏。

提示:阿膠羹會形成凍狀。每天早晚各吃一勺,不宜多吃。可以起到補血養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