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圖的說明非常清晰,生化之微,更是顯而易見。天地本屬陰陽,陰陽主宰動靜,人身一陰陽,陰陽一動靜,動靜合宜,氣血和暢,則百病不生,就可以盡享天年。如果為情欲所牽,永違動靜,則需要動靜結合,過動傷陰,陽必偏勝;過靜傷陽,陰必偏勝。且陰傷而陽無所成,陽亦傷也;陽傷而陰無所生,陰亦傷也。既傷矣,生生變化之機已塞,非用法以導之,則生化之源無由啟也。揉腹之法,以動化靜,以靜運動,合乎陰陽,順乎五行,發其生機,神其變化。故能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生新,充實五髒,驅外感之諸邪,消內生之百症。補不足,瀉有餘,消長之道,妙應無窮,何須籍藥燒丹,自有卻病延年之實效耳。
6.分行外功訣
分行外功訣也是一種運動養生方式,它由以下各種功組成:
——心功
練習心功時,首先必須冥心,息思慮,絕情欲,以固守神氣。
——身功
1.盤足坐時,宜以一足跟抵住腎囊根下,令精氣無漏。
2.垂足平坐,膝不可低,腎子不可著在所坐處,凡言平坐高坐,皆坐於榻椅上。
3.凡行功畢起身,宜緩緩舒放手足,不可急起。
4.凡坐宜平直其身,豎起脊梁,不可東倚西靠。
——首功
1.兩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壓中指上,用第二指彈腦後兩骨作響聲,謂之鳴天鼓。
2.兩手扭項,左右反顧,肩膊隨轉,二十四次,可除脾胃積邪。
3.兩手相叉,抱項後,麵仰視,使手與項爭力,可去肩痛目昏。爭力者,手著力向前,項著力向後。
——麵功
用兩手相摩使熱,隨向麵上高低處揩之,皆要周到。再以口中津唾於掌中,擦熱揩麵多次。凡用兩手摩熱時,宜閉口鼻氣摩之,能令皺斑不生,顏色光潤。
——耳功
1.耳宜按抑左右多數,謂以兩手按兩耳輪,一上一下摩擦之。
2.平坐,伸一足,屈一足,橫伸兩手,直豎兩掌,向前若推門狀。扭頭項左右各顧七次,可除耳鳴。
——目功
1.每睡醒且勿開目,用兩大指背相合擦熱,揩目十四次,仍閉住,暗輪轉眼珠,左右七次,緊閉少時,忽大睜開,這樣能保煉神光,永無目疾。一用大指背向掌心擦熱也可。
2.用大指背曲骨,重按兩眉旁小穴,三九二十七遍。又以手摩兩目顴上,及旋轉耳行三十遍。又以手逆乘額,從兩眉間始,以入腦後發際中,二十七遍。仍須咽液無數可治耳目,也能清明。
3.用手按目之近鼻兩眥,閉氣按之,氣通即止,經常行之,能洞視。
4.跪坐,以兩手據地,回頭用力視後麵,五次,謂之虎視,除胸臆風邪,亦去腎邪。
——口功
1.凡行功時,必須閉口。
2.口中焦幹,口苦舌澀,咽下無津,或吞唾喉痛不能進食,乃熱也。宜大張口嗬氣十數次,鳴天鼓九次,以舌攪口內咽津,複嗬複咽,候口中清水生,即熱退髒涼。又或口中津液冷淡無味,心中汪汪,乃冷也。宜吹氣溫之,候口有味,即冷退髒暖。
3.每早,口中微微嗬出濁氣,隨以鼻吸清氣咽之。
4.凡睡時宜閉口,使真元不出,邪氣不入。
——舌功
舌抵上齶,津液自生,再攪滿口,鼓漱三十六次,作三口吞之,要汩汩有聲在喉,謂之漱咽,灌溉五髒,可常行之。
——齒功
1.叩齒三十六遍,以集心神。
2.凡小便時,閉口緊咬牙齒,可除齒痛。
——鼻功
1.兩手大指背擦熱,揩鼻三十六次。可以潤肺。
2.視鼻端,默數出入息。
3.每晚覆身臥,暫去枕,從膝灣反豎兩足向上,以鼻吸納清氣四次,又以鼻出氣四次,氣出極力後,令微氣再入鼻中收納,能除身熱背痛。
——手功
1.兩手相叉,虛空托天,按頂二十四次,可除胸膈邪。
2.兩手,一直伸向前,一曲回向後,如挽五石弓狀,可除臂腋邪。
3.兩手相捉為拳,搥臂膊及腰腿;又反手搥背上,各三十六次。
4.兩手握固,曲肘向後,頓掣七次,頭隨手向左右扭,可以治身上火丹疙瘩。
5.兩手作拳,用力左右虛築七次,可以除心胸風邪。
——足功
1.正坐,伸足低頭,如禮拜狀,以兩手用力攀足心十二次。
2.高坐垂足,將兩足跟相對扭向外,複將兩足尖相對扭向內。各二十四通。
3.盤坐,以一手捉腳指,以一手揩腳心湧泉穴,至熱止後,以腳指略動轉數次,這樣可以除濕熱,還可以健步。
4.兩手向後據床,跪坐一足,將一足用力伸縮,各七次,左右交換,可以治療股膝腫。
5.徐行,手握固,左足前踏,左手擺向前,右手擺向後,右足前踏。手右前左後。
——肩功
1.兩肩連手,左右輪轉,各二十四次。
2.調息神思,以左手擦臍十四遍,右手亦然。複以兩手如數擦脅,連肩擺搖七次,咽氣納於丹田,握固兩手,複屈足側臥。
——背功
兩手據床,縮身曲背,拱脊向上十三舉。
——腹功
1.兩手摩腹,移行百步。
2.閉息,存想丹田火自上而下,遍燒其體。
——腰功
1.兩手握固,拄兩脅肋,擺搖兩肩,二十四次。
2.兩手擦熱,以鼻吸清氣,徐徐從鼻放出,用兩熱手擦精門。
——腎功
1.用手兜裹外腎兩子,一手擦下丹田,左右換手,各八十一遍。訣雲:一擦一兜,左右換手,九九之數,其陽不走。
2.臨唾時坐於床,垂足解衣閉息,舌抵上齶,目視頂門,提縮穀道,如忍大便狀。兩手摩擦兩腎腧穴,各一百二十次,能生精固陽,除腰痛,稀小便。
古人有言:“大抵世人,以經營職業者,既不暇行;倚恃壯盛者,又不肯行。直至體氣衰憊,終不及行,為可惜也。”世上很多人,如果因為年輕氣盛身強體壯,不常鍛煉身體,到身體不好的時候,才來惋惜就已經晚了。以上無論哪一條,不管什麼人身體上什麼地方有疼痛之處,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相應的功法練習,可強身也可以預防疾病。
7.十分鍾降壓操
高血壓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疾病,會很嚴重的危害人身體健康。根據中醫養生學“平肝息風”的理論,對太陽、百會、風池等穴位加以按摩,可以調整微血管的舒縮作用,解除小動脈痙攣,從而疏通氣血、調和陰陽,對高血壓病的預防和治療有明顯作用。日常生活中,抽出一些時間,堅持練習十分鍾降壓操,對身體有很大的好處。其步驟如下:
1.預備動作。坐在椅子或沙發上,姿勢自然端正,正視前方。兩臂自然下垂,雙手手掌放在大腿上,膝關節呈90度角,兩足分開與肩同寬,全身肌肉放鬆,呼吸均勻。
2.按揉太陽穴。順時針旋轉一周為一拍,約做32拍。這樣可以疏風解表、清腦明目、止頭痛。
3.按摩百會穴。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央。用手掌緊貼百會穴旋轉,一周為一拍,共做32拍。此法可降血壓、寧神清腦。
4.按揉風池穴。用雙手拇指按揉雙側風池穴,順時針旋轉,一周為一拍,共做32拍。此法可緩解頭痛之症。
5.摩頭清腦。兩手五指自然分開,用小魚際從前額向耳後按摩,從前至後弧線行走一次為一拍,約做32拍。此法有疏經通絡、平肝息風、降血壓、清腦的功效。
6.擦頸。用左手掌大魚際擦抹右頸部胸鎖乳突肌,再換右手擦左頸,一次為一拍,共做32拍。此法可解除胸鎖乳突肌痙攣,並降血壓。
7.揉曲池穴。按揉肘關節處曲池穴,先用右手再換左手,旋轉一周為一拍,共做32拍。此法可清熱、降壓。
8.揉關寬胸。用大拇指按揉內關穴,先揉左手後揉右手,順時針方向按揉一周為一拍,共32拍。功效為舒心開胸。
9.引血下行。分別用左右手拇指按揉左右小腿的足三裏穴,旋一周為一拍,共做32拍。此法可健脾和胃、引血下行。
10.擴胸調氣。兩手放鬆下垂,然後握空拳,屈肘抬至肩高,向後擴胸,最後放鬆還原。
這十節降壓操做一遍大約需10分鍾,簡單易學。按摩時穴位要準確,以局部酸脹、皮膚微紅為度。經常練習,對身體很有好處,特別對高血壓患者有很好的降壓作用,值得推廣。
8.散步
散步是指閑散、從容地行走,它是最簡單、方便的運動方法,經常散步,有益身體健康。俗話說得好:“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沒事常走路,不用進藥鋪”。散步是我國的傳統健身方法之一,曆代養生家們多認為“百練不如一走”。
《黃帝內經》裏記載:“夜臥早起,廣步於庭。”這裏的“廣步”就是散步的意思,提倡人們早晨起床後應到庭院裏走一走。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亦提倡“行三裏二裏,及三百二百步為佳”,“令人能飲食無百病”。《紫岩隱書》中也有記載:“每夜人睡時,繞室行千步,始就枕。”這些說法都說明了通過散步來養生的方法在我國已有了悠久的曆史,是一種人們所喜愛而又簡便易行的健身方法。
通過閑散和緩慢的行走,四肢自然而協調的運動,可使全身關節筋骨得到適度的運動,再加上輕鬆暢達的情緒,能使人氣血流通,經絡暢達,利關節而養筋骨,暢神誌而益五髒。持之以恒則能身體強壯,延年益壽。
散步健身,對各種年齡的人皆適用,特別是對於年齡較大的腦力勞動者來說幫助更大。因為他們的身體條件較差,肌肉軟弱無力,關節遲鈍不靈活,采用這種簡單、輕快、柔和、有效的方式進行鍛煉,就更相宜。散步還對內髒有間接的按摩作用。散步時,為適應運動的需要,心肌加強收縮,血輸出量增加,血流加快,對心髒起到了間接按摩的作用,能防治老年人心功能減弱等多種病況。
有位著名的心髒病專家曾說過,輕快的散步比慢跑有益處,而且是不論屬於哪一階層的人都能做得到。中醫養生學家也通過研究發現:“輕快的散步20分鍾,就可將脈搏的速率提高70%,效果正好與慢跑相同。”這些多說明散步有多方麵的作用,有益人的身體健康。
散步時平穩而有節律地加快、加深呼吸,既滿足了肌肉運動時對氧的需要,又使呼吸係統機能得以鍛煉和提高。尤其是膈肌活動的幅度增加,有類似氣功的妙用,可增強消化腺的功能;腹壁肌肉的運動,對胃腸起按摩作用,有助於食物消化和吸收,也可防治便秘。散步對腦力勞動者尤其有益,因為輕快的步行可以緩和神經肌肉的緊張而收到鎮靜的效果。可以說散步是一種很好的調節思維的運動養生法。
除此之外,散步還是打開智囊的鑰匙。散步能使身體逐漸發熱,加速血液循環,使大腦的供氧量得到了增加,成為智力勞動的良好催化劑。血液循環加快產生的熱量,可以提高思維能力。散步能促進思維的拓展,身體不斷運動,腦力就會開動起來。大詩人歌德曾說:“我最寶貴的思維及其最好的表達方式,都是當我在散步時出現的。”這說明,散步與腦力的運用也是緊密相關的。整天伏案工作的腦力勞動者,到戶外新鮮空氣處散步,可使原來十分緊張的大腦皮層細胞放鬆下來,得到了積極休息,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總之,散步確實有益於身心健康。適當的散步方式可以讓散步發揮充分的作用。散步的要領如下:
首先,散步前全身應自然放鬆,調勻呼吸,然後再從容散步。若散步時身體拘束緊張,動作必僵滯而不協調,影響肌肉和關節的活動,達不到鍛煉的目的。
其次,在散步時,步履宜輕鬆,就像在自家庭院裏閑走一樣,周身氣血才可調達平和、百脈流通。散步時宜從容和緩,不要匆忙,百事不思。這樣,悠閑的情緒、愉快的心情,不僅能提高散步的興趣,也是散步養生的一個重要方麵。
再次,散步必須注意循序漸進,量力而為,做到形勞而不倦。否則如果太過勞累,就會耗氣傷形,達不到散步的目的。散步也有快步和緩步及逍遙步之分。這些都是根據散步的速度來劃分的。每一種速度的散步對人體有不同的作用。散步還分食後散步清晨散以及春月散步。每個季節和時段散步都能讓人有不同的感受。
9.競走
競走是在普通行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兩者的動作結構相同,都是由單腳支撐和雙腳支撐交替反複進行。但競走有它的特點,骨盆前後轉動大,腰部有一定的扭動,兩臂積極擺動,腳著地時腿充分伸直,步幅大,頻率高,前進速度快。練習競走能發展腿部肌肉的力量及髖關節的靈活性增強體質,促進健康,提高血液循環係統和呼吸係統的機能,培養吃苦耐勞、勇敢頑強的意誌品質,也是一種對身體有益的運動養生方法。
競走運動扭臀擺臂,動作複雜,雖然一般隻有年輕人才能勝任。但有關研究卻證實,對老年健身者來說,競走時落腳很輕,這對骨質業已疏鬆的老人特別合適。而且競走是一項全身運動,全身幾乎所有關節都可得到活動和鍛煉,同時對心髒健康也特別有好處。此外,老人學競走其實姿勢也不必十分標準,一般隻要做到雙臂彎曲、雙腿伸直、臀部微扭即可,並不比迪斯科難學,養生專家指出高齡老人在散步時不妨“穿插”一段“慢速競走”,這樣既可增加鍛煉效果,又可提高趣味性,更能達到養生的效果。
10.慢跑
慢跑也被人們稱為健身跑,它作為強身健體的手段早已在世界廣泛流傳,它是獲得智慧、健美、長葆青春的法寶,也成為現代生活中防治疾病的一種手段,被越來越多的人選用,尤其適合老年人,是一種不學就會但是效果顯著的的鍛煉方式。
慢跑對鍛煉心肺功能很有好處。它可以加強和改善心髒的泵功能,提高心肌的興奮性,使心髒收縮力增強,心跳變慢,心排血量增加;還可以擴張冠狀動脈和促進冠狀動脈的側支循環,增加冠脈血流,改善心肌營養;可防止或減少心絞痛發作,對防治冠心病有較好的作用;能改善大腦皮質功能,調節皮質和內髒的聯係,改善各係統器官的協調性,調節血管收縮、舒張功能,使血管彈性增加,有利於血壓的穩定,患有高血壓者可促使血壓逐漸下降;由於慢跑時吸入的氧氣量比靜坐時多8倍,所以練習慢跑可使肺活量明顯增加,肺泡得以充分地活動,可有效地阻止肺組織彈性的衰退,改善和提高肺功能;慢跑還可降低體重,改善脂肪代謝,降低血中三酰甘油和膽固醇的含量,並能促進已經沉積在動脈壁上的膽固醇逐漸消退,因此它對防治高脂血症、肥胖症、冠心病、動脈硬化、高血壓病等疾病大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