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關注教室通風(1 / 1)

經常開窗通風可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流通,新鮮的空氣裏有充足的氧氣,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對身體健康非常有益。

室內空氣新鮮,細菌的數量就會減少,有些細菌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非常活躍,但是,一到空氣流通陽光充足的環境裏就弱不禁風了。據調查,在不開窗的房間中,一平方米的空間裏有19000個細菌,開窗通風後隻有5800個了。可見,開窗通風能減少室內的空氣汙染。

此外,研究表明,1個人1小時需要20~30立方米的新鮮空氣,才會感到舒適。1間15平方米居室,高為2.7米,其容積隻有40.5立方米。室內如果居住著2個人,按每人每小時需要20立方米新鮮空氣計算,40.5立方米÷(20×2)=1.01小時。也就是說,在1間15平方米的居室或辦公室裏,隻要有2個人,就需要每隔1小時左右換一次氣,才能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事實上,一間教室連教師在內約有40多人,可以想象,如果不開窗通風,教室內的空氣是多麼渾濁。通風不良,勢必造成教室中氧氣含量不足,二氧化碳等混濁空氣增多,人生活在這種環境中,不用多久就會出現頭昏、頭脹、胸悶、乏力等亞健康表現。

科學的態度是養成開窗通風的良好習慣(而且要形成對流),即使在使用空調的時候或嚴寒的冬季,也要開一點縫隙,讓室外新鮮空氣源源不斷補充進來。

溫馨提示

預防室內空氣汙染,首先應盡可能改善通風條件。據調查,在空氣不流通的房間內,空氣中的病毒、細菌可隨飛沫飄浮30多個小時。如果常開門窗換氣,汙濁空氣可以飄走,病毒、細菌就難以在室內滋生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