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山東省投資公司的負責人對記者介紹稱,雪上加霜的是,銀行對於市級城投平台一向比較寬鬆,會放開後續信貸支持通道,但是對於縣級城投平台的再融資支持卻在不斷收窄。

綜上種種,業內人士認為,最終政府能夠承擔救助責任的債務可能僅占全部存量債務的20%~30%。在以往較為模糊的地方政府債務模式下,雖然界限不夠清晰,進而導致長期債務風險不斷累積,但是背後的政府隱性擔保卻保證了短期再融資的順暢。因而,未來這些未納入審計範圍的城投平台項目在再融資不暢的情況之下,隱性風險不容小覷。

前述分析人士認為,在過渡機製缺乏的情況之下,未來主要看地方政府的態度,哪一級政府願意兜底。不過該人士相對樂觀,“我國的財政體製尚不能允許地方政府獨立破產,目前雖然不救助的態度比較堅決,但是態度和行為畢竟是兩件事情。”

光大證券也認為,從實際調研看,政府尚無打破剛性兌付的勇氣。即使部分存量城投債務未被納入地方政府性債務,該類債券仍屬於國企背景債務,且該類主體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其債務估值水平理應高於資質一般的國企類產業債估值。在收益率補償到位的前提下,資質一般的城投債仍具有配置價值。

城投回歸風險本源

根據“43號文”及“辦法”等相關政策,如果不再新增過渡期政策安排,未來城投平台即使能發債也無緣財政兜底,由於存量城投債務劃分標準尚不透明,在最終甄別名單確認前,投資者很難判斷哪些城投債會成為地方政府債務,從而增加了整個存量城投債版塊的不確定性。城投債違約風險和流動性優勢均命懸“甄別結果”一線,未來甄別結果一旦公開,不同城投債的命運可能呈現天壤之別。

雖然這些並不一定意味著城投債將出現違約,但投資者風險偏好的變化將足以影響城投債的定價銷售。從一級市場的發行來看,2014年12月城投債發行已經明顯降溫,發行利率上升。12月15日至12月21日這周,城投供給量繼續回落,發行量46億元,環比下降36.1%。二級市場城投債收益率整體大幅度上行。

除了要考慮未來政府性債務規範化後是否還會有城投債之外,還要考慮傳統城投債發行何時為止。中金公司報告認為,不論城投債是福是禍,最終都將退出曆史舞台,這意味著城投債“低風險高收益”的紅利時代即將結束。

中金公司認為,信用債投資需要逐步從粗放的高票息配置策略轉向挖掘風險收益比相對較優品種的精耕細作模式,在深入信用研究的基礎上以更精準的擇時擇券獲取超額收益。該報告認為,為了彌補城投債的空缺,2015年將是創新頻出的一年,但性價比完全媲美城投債的品種或難再現,這將推動信用債回歸風險定價本源。

目前有平台或是城投主體為了迎合項目債形式,創設和包裝一些現金流或者收益覆蓋項目,比如棚改、安置等等。

一位分析人士對記者稱,目前來看市場人士傾向將項目收益債認定為接棒城投債的主力。但他認為,相比較城投債,項目收益債是比較難做的。主要原因在於項目收益和現金流歸屬的問題。項目收益債現金流是不夠封閉的,投資者自然會對於它的信用資質提出疑問的。另外,項目收益債最終認定的是擔保人的資質,但是找擔保公司無疑是需要付出成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