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論證方式

北京市財政局的事前評估采用資料收集,現場調研,召開評估會三種方式。資料收集方式主要是為後兩種方式做準備,先從政策層麵確定項目是否符合要求;現場調研主要是了解企業的真正困難和需求,考察財政資金有沒有發揮出應有作用;事前評估會則是由專家組從評估的5項指標來判定項目是否給予支持。這是北京財政局在既符合政策前提下,又充分爭取民意的基礎上,推出的“專業決策”機製。

配合專業決策機製,北京財政局又給出了具體的事前評估方法。事前評估方法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眾評判法等。(一)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通過將項目的預算支出安排與預期效益進行對比分析,對項目進行評估。(二)比較法。是指通過對績效目標與預期實施效果、曆史情況、不同部門和地區同類預算支出(項目)安排的比較,對項目進行評估。(三)因素分析法。是指通過綜合分析影響項目績效目標實現、實施效果的內外因素,對項目進行評估。(四)最低成本法。是指對預期效益不易計量的項目,通過綜合分析測算其最低實施成本,對項目進行評估。(五)公眾評判法。是指通過專家評估、公眾問卷及抽樣調查等方式,對項目進行評估。由此看來,事前評估方式和方法具有組織管理簡便易行、實施成本低的優勢。

當然,方法論證合理,措施體係完善,進一步還需要用製度來保證措施。2013年,北京市財政局在《關於編製2014年部門預算的通知》中,要求要嚴格按照評估結論安排預算。2014年,北京市財政局在《關於編製2015年部門預算的通知》,又要求要把事前績效評估結論作為編製預算的重要參考依據,按照結論安排預算。據記者了解,北京市財政局將在明年出台《北京市預算績效評估專家管理辦法》,進一步來規範專家管理,讓項目評估做到更公平,更科學。

客觀性的結論

在現場調研的環節中,記者隨事前評估組的工作人員來到北京豐台新發地批發市場,對一家蔬菜公司進行調研。該公司總經理閆金權對工作組說,盡管本市蔬菜市場供應相對充足,但是農業生產麵臨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雙重影響,“穀賤傷農”導致生產具有不確定性,這些因素作用致使近年來農產品價格波動越來越大。通過加強菜籃子外埠基地建設,能夠讓他們這些蔬菜企業得到政府資金的扶持,減輕一些壓力。

“我們的商業模式主要是農超對接(即農產品與超市直接對接),在與超市的關係中,我們作為供應商占有主動權,這都得益於外埠基地建設。因為超市有自己的特性,需求量大,采購量多,僅一兩家合作社保證不了供應。如果是農民和超市打交道,那麼農民就屬於弱勢群體,在議價中就會吃虧。所以我們公司把當地農戶組織起來成立合作社,與合作社簽訂合同來保障貨源。無論超市還是農民,他們都需要有實力的供貨商來做這方麵的事情。去年,我們申請到200萬的財政資金全部投入到蔬菜包裝上麵。以前我們用紙箱裝蔬菜,一個紙箱成本是4塊多,使用是一次性的。有了這筆財政資金後,我們改用可以循環利用的周轉筐包裝,一個筐成本是53塊,能裝60噸蔬菜,而且保鮮性能好。紙箱變成周轉筐的差價,是我們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價格優勢。有了這個差價,自然就會讓利給市民。” 閆金權說道。

通過現場調研,專家組對該項目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資料,通過五個評估指標內容給出科學的評估結論。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童偉認為,在市場導向的經濟中,政府的基本作用在於克服市場缺陷,促進資源的有效配置,以確保稀缺的政府資源被優先用於國家戰略目標和政策優先方向的實現,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公眾提供市場無法滿足的公共服務。在這些方麵,預算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事前績效評估就是將“做正確的事”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