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破局
財道
北京市事前績效評估工作已經走過4年,可以說帶動了兩種方向:預算科學化和預算透明化。北京市財政局在預算績效的這條路上從未停止探索,也一直在不斷的突破。那麼事前評估工作當前處於什麼狀態,下一步的破局之路又在哪裏?記者采訪了北京市人大代表衛愛民,北京市政協委員朱鋼,評估組專家曉哲,請他們談談各自的看法。
◎ 北京市人大代表 衛愛民
北京市財政局事前評估工作開了個好頭,連續做了4年,確實取得了很好的進展。第一個進展是提高整個政府的預算能力和預算水平,啟迪政府各個預算部門的財政預算意識。以前大家認為預算就是編個數,簡單走個程序,但是現在大家都重視起這項工作,使得預算工作更加理性,對具體的每一個項目進行必要的基本論證。這也是事前評估最重要的一點;第二個進展就是將這個工作製度化,每年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項目來交給第三方評估機構,而且邀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都參加。這種製度化的做法對推動北京市財政預算管理的水平有很大好處;第三個進展就是確實產生了很好的成效,合理的項目就要支持,不合理的項目就要否定。在評估過程中發揮出自己應有的一些作用,比如有一些不符合財政預算公共支出方向的項目,就會被否掉。
不過事前評估工作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比如預算部門提供的資料都很原始化,基礎性的資料缺乏,沒有準確的數據我們怎麼論證呢?另外就目前看,事前績效評估所占的數量還很小,隻占到整個預算的3%,盤子偏小。事前評估是整個財政預算的一個環節,要把預算做好,就是要加大事前評估的力度,麵要擴,量要加大,評估時間還要加長。
◎ 北京市政協委員 朱鋼
事前評估工作較大地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促使預算部門重視起公共財政預算工作,加強公共財政使用的方向性和正確性,加強預算的合理性和科學性。評估工作就是促使預算單位更好的加強預算管理,讓資金投資更為合理,讓納稅人的錢花在刀刃上。事前評估與事後評價相比,事前評估工作能夠更大的減少投資失誤,讓項目做得更合理,更科學,可以防止資金損失。
在國外,事前評估工作非常重要,要經過很長時間的議會討論。雖然目前我們的事前評估工作相對簡單一些,而且還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但是在中國能夠開展這項工作已經是一個進步了。很多事情不可能一下子做到位,我們已經往前走了,已經看到了進步。
◎ 評估組專家 曉哲
北京市財政局事前績效評估工作是在前期試點開展事後績效評價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公共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理論研討,分析北京社會公共事業發展需求和財政預算管理麵臨的新問題、新需求的背景下,按照國家財政部相關要求和指導意見,從新增項目入手,先易後難,先小後大,逐步擴麵。
我從2011年開始至今已經參與了四年相關工作。四年來親曆了北京市財政局事前績效評估工作的邊實踐邊研討。按照北京市財政局的要求,專家要全程參與,包括入戶調研、方案設計、現場勘查、質詢評估等環節,同時財政局要求專家及時從技術角度總結每個項目基於既有評估準則的適用性特點,及時反饋到財政局。在每一年度的評估前、評估中和評估後,參與當年評估工作的專家還要一起集中研討,就當年評估工作中發現的技術性問題進行梳理、分析,提出評估工作準則中、評估流程、評估方法、評估報告撰寫等方麵的修改意見。雖然如此,但是作為參與專家,我親曆了事前績效評估工作推進的艱難曆程。剛開始時預算申報單位、評估機構等都不是很明白事前績效評估的目的、具體工作重點,不明白事前績效評估和預算評審的區別;後來通過不斷的輔導才明白了要把項目需求調查確認、績效目標指標設置、合法合規的資金投入支出方式設計、事後成果的可持續應用等作為重點,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北京市2014年出台了“事前績效評估實施細則”。總的來說,通過幾年的試點,現在北京市事前績效評估工作已經有了“章程”,有了專業隊伍,也有了申報單位自發性需求,因此,我相信北京市公共財政支出事前績效評估工作會越來越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