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廣雅》有雲:“創,始也。”創為開始;孟子說:“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創是創建。引申而出,創便與“新”緊密相連,無論是創新本身,還是創業、創意,都無不展示出一股不同以往的欣欣向上之氣。

如果說有哪個字可以形容這個時代,非“創”莫屬。如果說哪個字可以形容現下的中國,也是非“創”莫屬。“創”將成為2015年的關鍵字,或許還會在很長時間都是。

創新

日前,民生證券研究院院長管清友撰文指出,中國經濟已從“無基建、不複蘇”轉變到“有了基建、也不一定複蘇”的新階段,出口、房地產和製造業投資、地方政府舉債發展經濟,這些傳統的經濟增長引擎已經全麵熄火。

簡言之,中國靠資源消耗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走到盡頭。這種現象並非中國所獨有,而是全球共同麵臨的困境。尤其是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後,人們越來越發現,對傳統發展模式的修補,已很難有效推動經濟發展。

在華盛頓特區經濟趨勢基金會主席傑裏米·裏夫金看來,這是以化石燃料為基礎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所產生的發展模式已經到達頂點並逐漸失去動力所導致。不過好消息是,正在發生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將產生一種新的經濟體係,帶來可持續發展、避免災難性氣候的希望。

在其影響世界、被李克強總理推薦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中,傑裏米指出,曆史上數次重大的經濟革命都是在新的通信技術和新的能源係統結合之際發生的,現在互聯網信息技術與可再生能源的出現讓我們迎來了第三次工業革命。這被認為是21世紀最大的創新。

事實上,進入本世紀以來,美國和歐盟國家都在相關領域加大投入,如美國互聯網創新浪潮、重構製造業產業鏈以及頁岩油革命,德國的新能源革命和於2013年推出的“工業4.0”等。互聯網信息技術為這些變革提供了基礎、平台和管理工具,同時也被用於尋找新的合作方式。比如出現了這樣的企業,國內一家由85後、90後構成的公司為美國醫藥企業做數據分析,利用中美時差,美國公司下班後將數據傳輸過來,由他們分析後再傳輸過去。類似的公司還存在於美國與印度等國之間,實現了更廣泛的跨國界分工合作。

因此在2012年,英國《衛報》就提出:“在接下來的十年間,人們會將網絡的智慧用於現實世界之中。未來不止屬於建立在虛擬原則之上的網絡公司,也屬於那些深深紮根於現實世界的產業。”

所謂“紮根於現實世界的產業”,最廣為人所知的莫過於3D打印。看過電影《007:大破天幕危機》的人都應該記得詹姆斯·邦德的那輛阿斯頓·馬丁,那就是采用3D打印機打印的元件組裝而成。樂觀者認為,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通過網絡下載3D日用品的設計文件,在家裏生產自己所需要的產品。

可以預見的是,3D打印將使生產和產品更加個性化,進而逐漸淘汰以重型設備、密集勞動力和規模生產為特征的傳統工業,取而代之以數百萬小型、微型企業和消費者所組成的代表其共同利益的合作型企業聯盟。而以3D打印為代表的扁平式、合作性的生產模式,將改變層級式、自上而下的企業結構,改變傳統的供應鏈。再加上互聯網天然所帶有的平等、共享屬性,終將打破第二次工業革命給社會經濟和政治體製塑造的自下而上的結構,使社會向合作和分散關係發展。

中國不僅意識到了新工業革命將帶來的改變,也在積極迎接挑戰。2014年6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首次提出了“能源革命”,這意味著中國能源戰略出現了根本性的重大變化。此後,多位部級官員重申了能源革命這一理念。11月19日烏鎮召開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習總書記發去賀詞。20日,李克強總理到義烏“中國網店第一村”考察,隨後會見了參加大會的中外代表。2015年年初,李克強總理便考察了我國首家互聯網銀行,希望以此推動傳統金融業加速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