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練功有成就者,都非常注重道德修養,所以曆來就有“信為功本、德為功母”,“功從德上來、德為功之源”之說。“道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道德”是指整個宇宙自然界而言。是指宇宙大自然的最精微的原始物質及其固有的能力與運動規律。狹義的“道德”是指人的行為規範。指的是人在社會活動中,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行為準則,也就是社會道德。它不僅受社會性質、階級利益的影響,而且受人們習慣勢力和民族傳統的影響。不同的社會、階級、民族有不同的道德標準。
練氣功為什麼要強調道德修養呢?這是由氣功鍛煉的特殊規律決定的。凡是練氣功,不論練哪種功法,最首要的就是“入靜”、“放鬆”。這樣,原有病區興奮灶積鬱的信息和能量就得以緩解和消除,打破原來的病理循環,進行自我調整,直到病灶消除。也隻有入靜得好,才能顯現真意,練出真功,因為入靜得越深,後天意識消退得越淨,人體固有的先天意識,也就是我們要練的真意,才能顯現,才能煥發出一種超乎尋常人的智慧和功能。功能出現之後,還需要一個很好的內在精神環境去維持和保護。如果沒有較高的道德修養和涵養。那就很難入靜,即使暫時入靜了,也難持之以恒。要想練出高功夫就更難了。所以道德修養不僅是社會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氣功修煉所必須。
怎樣結合練功進行道德修養呢?中國鶴翔莊氣功的創編人趙金香教授總結了的幾條要求是很有參考價值的。首先,要無私,忘我。大公無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始終把自己置於人民群眾之中,把人民的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不追求名利、地位、更不計較個人得失,以天下為懷。這樣就能胸懷坦蕩,於心無疚。其次,要實事求是,以樂排憂。辦事情,想問題,都要善於從客觀實際出發。要知足常樂,能吃虧讓人。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之中,不可能沒有憂煩怨怒和矛盾糾紛,重要的是能夠正確對待,正確處理。要能冷靜聽取對方的意見,自己說服自己,多做自我批評。多克己為人,善於助人為樂。久病纏身之人,也不要悲觀、煩躁,“既來之,則安之”,積極治療,靜心養病,配合氣功鍛煉,補充真氣,病體就會慢慢康複。悲觀、煩躁會給身體輸入壞的信息,對養病健身不利。其三,與人為善,樹立正念。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助人之心應常在,害人之心不可有;助人者常樂,無愧者自在。而這種“常樂”、“自在”,正是練功者所需要的內在精神環境。練功者要有正念。正念出正氣,正氣出正功。練功就是要為振興中華而練,為強健身心而練,什麼個人恩怨都不放在心裏,精神豪放,神情自爽,出功就高。其四,要處理好各種關係。諸如師生關係、同道關係、同誌關係、家庭關係等等,這些關係都處理好了,使自己始終處在一個和諧的環境裏,必然會給腦輸入良性的信息,有助於練功層次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