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治中叫軟巴兄妹回家幫母親春播去了,一人回到了多穀寨上。他要與父親和兩個兄長商量一件大事。眼下,川軍某部又來到湘鄂川黔邊區剿匪,以鞏固後方安寧,確保前線一心抗戰。司令長官是四川袍哥仁字號的老龍頭,他知道各地強人和土匪頭子都是幫會成員,那些沒入會的也想加入,便一改過去剿匪的慣例,決定通過發展幫會的形式,來攏絡地方勢力,從而約束各地土匪。他派人四處通告,定於農曆五月十三關公磨刀日,召集四省邊區袍哥集會,在龍山縣城舉行萬人紀念大會,並開山設堂,為各地重新成立“仁義禮智信”等堂口。
彭治中想趁這個機會加入袍哥。他對父親說:“阿爸,我想去參加關公磨刀會。我們也設個堂口。你和大哥二哥,看要得不。”祿喜老爺很支持這件事:“治中,你盡管去!要設堂口,你各人當大哥。跟玉堂也帶上,他做副手合適不過。有個袍哥身份,你在外更加方便。”兩個兄長非常讚成。大哥說:“我們都參加。”
幫會,俗稱袍哥,有的地方叫漢留、哥老會或者紅幫。創建何時,眾說紛雲,但淵源和宗旨各地一致。按照“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精神,通過砍香拜把的形式,在異姓之間結成生死同盟,以哥弟相稱。又稱為把兄弟,或叫玩光棍。敬奉的祖師為“三把半香”。第一把香是列國時期的羊角哀和左伯桃,這對生死不渝的結義兄弟,是幫會尊崇的最早偶像;第二把香是桃園結義的劉備、關羽和張飛;第三把香是水泊梁山一百單八人患難與共;半把香是瓦崗寨三十六人聚義。單雄信因殺兄之仇堅持反唐,被結義弟兄捉住殺死,弟兄情誼淪喪,幫會隻承認他們為半把香。
幫會成員必須遵守“十條”“十款”。十條是:第一要把父母孝,尊敬長上第二條,第三要分大和小,言而有信第四條,第五江湖莫亂盜,不丟人賣客第六條,第七不準以大來壓小,兄友弟恭第八條,第九拜兄要敬到,孝悌忠信第十條。十款是:一不準袖內藏刀,二不準前後衣撈(衣著要整潔),三不準翹腳架馬(人前莫翹二郎腿),四不準嘴大洪岔(莫亂講亂說),五不準發條子跑馬(吃飯莫掉筷子),六不準損壞蓮花(吃飯莫打破碗),七不準挑燈撥火(搬弄是非),八不準嘰嘰喳喳(嘴巴多),九不準香堂說話(聚義堂保持肅靜),十不準同把鞋刹(結義弟兄不準同嫖一個女人)。
新入會,必須找三個老會員作承拜兄。其中,一個做引薦人,一個做保證人。局外人不得冒充袍哥,否則“冒充光棍世上有,清除袍哥要人頭!”
這些道上的規矩,彭治中一一熟記於心。他帶著軟巴兄妹和彭玉堂等數十人提前一天趕到了龍山縣城。通過聯絡關係,再加上實力,組織者承認彭治中成立“民眾社”,設“仁”字號堂口。彭治中坐龍頭大哥位,彭玉堂為副龍頭。
早上,彭治中一行正在街上吃早飯,隻見彭治華騎著馬朝這邊大搖大擺地走來。他也是前來參加袍哥會的。彭玉堂一步跳到街中間,等著收拾他。彭治華見狀,嚇得打馬調頭就逃,會也沒開,就回永順去了。彭治中望著他的背影輕蔑一笑:“玉堂,量小非君子!我們有大事要做,莫和他一般見識!”彭玉堂佩服彭治中的容人之量,沒有吱聲。
這天,盛況空前。湘鄂川黔邊區新老袍哥萬人聚首龍山城鄰一處開闊的大壩子上,隆重舉行開山設堂儀式。龍山縣長宣讀開山令。他振作精神,高聲宣布道:“吉事遇吉良,青雲現吉祥,英雄群齊會,稟開忠義堂。”紀念關公磨刀日拉開帷幕。
請神、迎賓等諸令完畢,便是殺雞、喝血酒。新會員齊聲賭咒:“我如果丟哥賣弟,照雞死,照香亡。”接著,便給會員發“折子”,即會員證。
掃堂令,氣勢恢宏。四問四答:一掃東方甲乙木,弟兄和睦不和睦?和睦!二掃南方丙丁火,弟兄合夥不合夥?合夥!三掃西方庚辛金,弟兄和心不合心?合心!四掃北方壬癸水,弟兄和美不和美?和美!聲音如濤,一浪一浪,拍打在空曠的壩子上,響切雲天。
彭治中此次接識了不少豪傑,為他今後的發展壯大,廣結了人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