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打進天堂還是地獄?(3)(1 / 3)

家庭聚餐兒孫玩手機,八旬老人憤然離席[18]

2012年10月,中秋節後一家中8旬老人組織全家聚會,飯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孫子孫女說說話,但麵前的孩子們卻個個抱著手機玩,老人受到冷落後說:“你們就和手機過吧”,一怒之下摔了盤子離席。

移動社交催生“低頭族”

美國新聞網站buzz feed發布的23張照片引發網友共鳴和熱議。在這組照片裏,無論是朋友聚會、家庭聚餐、情侶約會還是集體出遊,所有人都在低頭玩手機。

一場溫馨的感恩節晚餐,全家人聚在一起。(摘自美國新聞網站buzz feed《現代社交注定滅亡》)

“低頭族”還有向低齡化蔓延趨勢。據“台灣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調查顯示,83%的孩子使用智能手機社交功能,36%的孩子每半個小時就會看一次手機。

女孩們的歡聚時光。(摘自美國新聞網站buzz feed《現代社交注定滅亡》)

這名嬰兒正在登錄他的第一個社交網絡賬號。(摘自美國新聞網站buzz feed《現代社交注定滅亡》)

手機會是鴉片嗎?

百年前躺著吸鴉片、百年後躺著玩手機,姿態有著驚人的相似!今日的智能手機與當初的鴉片一樣、殘食著我們的熱情與靈魂!

手機罪:[19]

1.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機,睡前最後一件事看手機。

2.聚會吃飯各忙各手機,說再見時都不記得大家聊了啥!

3.隔一會兒就要打開手機看短信、微博、微信有沒有新提醒。

4.視力越來越差。

5.總在擔心電池不夠用。

6.最怕別人借手機,手機裏有太多秘密。

7.丟了手機如同丟了靈魂。

數據

一天的開始和結束都由手機相伴[20]

群邑互動2013年7月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許多中國人開始和結束一天時都由手機相伴。調查共訪問了983名來自中國不同級別城市及性別的智能手機用戶。80%的受訪者在睡覺時會將手機放在伸手可及的範圍之內;73%的受訪者每天通過手機鬧鈴起床;95%的受訪者在入睡前平均要使用手機一個小時,並因此推遲了入睡時間。

2012年,手機超越台式電腦成為中國排名第一位的互聯網接入設備。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稱,至2013年6月,中國移動上網網民數可達4.6億,由此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65%的受訪者承認他們會使用智能手機美化自己的照片;91%的受訪者更傾向於用手機看時間,手表這類傳統設備對他們而言變得過時;73%的受訪者掃描過qr碼(二維條碼);還有50%的受訪者會通過智能手機與電視節目進行互動。

手機時代——更聰明還是更笨?草根就是精英?

也許手機互聯網能讓我們更容易出名,但手機永遠也不可能把一個沒有獨立思維和高尚人格的“草根”變成精英。手機改變的僅僅是“精英”的產生方式,同時改變的是“精英”影響這個社會的方式。

手機讓你更聰明還是更笨?[21]

有了疑問怎麼辦?出現困惑怎麼好?

過去,最佳答案也許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書山有路勤為徑”。

現在大不一樣了。你既不必苦苦找人追問,也不必在浩渺書海苦苦尋覓。隻要打開電腦,諸多搜索引擎皆可供你選擇,不管你需要文字、圖片,還是視頻,百度、穀歌、必應、搜狗、天網……總有一個能滿足你。

隨著搜索引擎重要性越來越明顯,人們對搜索引擎的依賴越來越大,一些質疑聲也隨之響起。有人將“搜索”時代稱為“低iq化”時代——搜尋、複製、粘貼,這是“低iq化”的必備技能,也成為代替大腦運動的三個基本動作。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楊伯漵說:“過去我們認為博聞強記是必備能力,而現在這已不那麼重要。時代變了,評判標準也變了。”他說。

搜索可能產生的海量信息也產生了對信息處理能力的要求。“學習搜索技巧,正確、有效地獲取、鑒別並整合信息,就顯得尤為重要。從這個意義上講,搜索也可以使我們變聰明,關鍵是我們如何對待搜索得到的信息。”楊伯漵說。

手機讓草根成為精英?

“搜索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改變了以前所謂的‘草根’和‘精英’的差距,”楊伯漵強調,“現在,每個人都可以‘全知全能’,信息變成了大家共享的東西,如果這種現象能夠得到很好的引導,對整個國民素質的提高,都能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網絡也讓草根更容易成為明星,網絡捧紅了神曲《最炫民族風》,捧紅了旭日陽剛、西單女孩等,捧紅了鳳姐、芙蓉姐姐,甚至今天的雪村當年也是因為《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在網絡的躥紅而成名。而網絡成了娛樂圈成名的首要陣地。微博捧紅了一大批紅人,像王小山、作業本、周雲蓬、寧財神、顧小白、方磊、陳露、徐聞,陡然看來名字有點陌生,但是如果你經常刷微博,那麼在他們中每個人的網名上加一個@,那你一定對他們耳熟能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