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北京市在對15~39歲年齡組死亡者的屍檢中發現,有動脈硬化表現者竟占74%。其中,冠狀動脈嚴重狹窄超過50%者達24%。
在我國這樣一個剛由溫飽進入小康的發展中國家,經濟尚未充分發展,而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惡性腫瘤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卻以發病率日漸增高、發病年齡日趨低齡化,且發展之勢日益迅猛的勢態向我們迎麵撲來,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
為什麼我們經濟發展了,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人反而死得更快了呢?
有人以為:“現在心腦血管病多、腫瘤多、糖尿病多,都是由於經濟發達了,生活富裕造成的。”
不少人認為:心血管病、腫瘤、糖尿病等是屬於“現代病”、“文明病”,是現代社會的必然現象,或者是文明社會進步的必要代價。
錯了,完全錯了!
這種說法貌似有理,實則大謬不然。因為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並非文明社會帶來的,而恰恰是由於膳食不合理、吸煙、酗酒、運動過少和心理失衡等不文明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因此,正確的稱呼應該是“不文明病”。
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人冠心病的發病率比50年代少,90年代又比70年代少,這是全國健康教育普及文明進步的表現。
在美國,白領和藍領階層相比,白領受教育多,知識多,收人多,自我保健意識強,結果他們的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發病率比藍領低,總死亡率也低。這也說明文明能減少疾病。
美國的白人和黑人相比,情況也是一樣。白人經濟情況好,物質生活水平高,其高血壓、冠心病、腫瘤的發病率明顯比黑人要低,壽命更長些。
因此,我們得病越來越多,並不是因為物質生活水平提高,而是精神文明不足。
如果我們增多了衛生保健知識,那麼就可以在經濟發達的同時更加健康,而不是病更多。
現在影響我們身體健康的最主要的疾病是什麼呢?心腦血管病排在第一位。2000年,全世界死於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為1 700萬人,占總死亡人數近1/3,是全世界發病率最高的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早就指出:“許多人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自己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遺憾的是,人們常是匆匆忙忙,無暇顧及自己的健康,把這些忠告當作耳邊風,不以為然。而一旦發病,便後悔莫及。
前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中島宏博士指出:“許多人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無知。”他還再三提出告誡:“不要死於愚昧,不要死於無知。”因為很多病是可以不讓它發生,可以避免死亡的。
吸煙會使冠心病發病率增加3倍,肺癌發病率增加9倍。這就是說吸煙是用金錢買來了死亡和肺氣腫。
有一位23歲的年輕人在一次車間無聊的“吸煙比賽”中,以半小時內連吸2包煙勇奪“冠軍”。但未及“領獎”,卻感到胸部劇痛,大汗淋漓,四肢冰涼,猝然倒地。經送醫院搶救,診斷為“前壁大麵積心肌梗死”,最後留下“左心室擴大伴室壁瘤”出院,落下終生殘疾,還花去5萬元醫療費。.
有的人酗酒,造成肝硬化和肝癌。有人統計,監獄中的罪犯50%、交通事故肇事者中的40%、重病人中的25%都與酗酒有關。酗酒還帶來了一些人的道德淪喪,引發了許多社會問題。
有的人通宵搓麻將打牌,大喜大悲,大吃大喝,觸犯了“飽餐、酗酒、激動”三聯征,當天激動,當天死亡。
在我們調查的北京市200餘例冠心病猝死病人中,有一半的人24小時內有情緒波動,25%的人死亡發生在30秒鍾內,沒有留下一句遺言。
有的人則觸犯了“寒冬、淩晨、掃雪”死亡三聯征,突發心肌梗死。這裏舉一個例子來說明。有一位老同誌患有冠心病,本來應該避免著急和突然用力。有一回,他去搬書。其實,一回搬兩本、三本書,一點事也沒有。他一回搬一摞,一使勁屏氣,當即心跳停了。經過全力搶救,心跳複蘇了,可腦子卻死亡了,變成了“植物人”。一個人4年的醫藥費,共花了150萬元。
如果他接受過健康教育,知道老年人不能憋氣,不能突然用力,搬書一回搬兩三本就行了,不去搬這一摞書,就不會變成“植物人”。
還有一個例子。前幾年,北京還在實行冬貯大白菜。有一位老同誌,11月1日供應冬貯大白菜,買了許多白菜回家,放在牆根。結果11月3日下了一場雪,他怕白菜凍了,於是從三樓下來搬白菜。白菜一棵好幾斤,第一次搬了3棵,從樓底搬到三樓陽台,感到氣喘;第二次又堅持搬了兩棵,更喘;第三次又搬了兩棵。三次共搬了7棵白菜,25千克(50斤)重,可是呢,因為平常不幹活,一下子連續上下三樓,累得心跳氣喘,越喘越厲害,以致咳嗽、咳痰、咯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