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危害生命的罪魁禍首(2 / 3)

這時,他知道自己不行了,連忙吩咐家人趕緊送他上醫院。

到了安貞醫院,一看不得了,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趕緊搶救。先打上一針,這一針藥0.1克15 000元錢。

金子1克100塊錢,0.1克才10塊錢,這個藥0.1克就要15000元錢。藥還挺好,打進去之後很快就好轉了,最後出院時一算,花了6萬塊錢。

病治好了,可一想,當時50千克(100斤)白菜12塊錢,25千克(50斤)白菜才6塊錢。為了節省6元錢去搬運白菜,花了6萬元醫藥費,還差一點沒命。

關愛生命應當自幼開始

人生是條單行線,就如一江春水向東流。因此,愛護身體也提倡預防為主,未雨綢繆。

許多臨床和病理研究都表明: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植根於青少年、發展於青年、發病於中老年的慢性全身性病理過程。

臨床上,冠心病、腦卒中的所謂“突發”,是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必然結果,而並非無中生有的“突發”。此時,動脈粥樣硬化早已是全身多處病變了,而且動脈的狹窄程度至少已經是50%狹窄,一般為75%-90%的狹窄,有的則為完全閉塞。也就是說,隻要出現了臨床症狀,不論症狀輕重,動脈粥樣硬化早已進人中度或重度病變了。‘

那麼,年輕人的動脈是怎樣的呢?

20世紀50年代朝鮮戰爭時,美國在對戰場死亡士兵進行屍檢時發現,平均年齡為27歲的死亡者中,77%已有動脈粥樣硬化表現,可見病變確實植根於青少年。

那麼,兒童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曾經有一項很著名的兒童動脈硬化專門研究:在22 000名青少年中(其中2/3是白人,1乃是黑人),通過設計良好的前瞻性研究發現:兒童屍檢中主動脈內膜所見到的脂紋和斑塊,與其生前血中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及體重指數呈正相關,而與高密度脂蛋白成負相關。這樣,進一步清楚地證明了:動脈粥樣硬化不僅開始發生於青少年,而且其危險因素也與成人相同。因而惟有從兒童開始,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行一級預防,才是真正的治本之道、健康之路。

對父母中患有高血壓、腦卒中、冠心病等病史者,即“家族史陽性”的兒童來說,從小預防就顯得格外重要。因為危險因素的種類增多,所導致的危險性增高,是以乘積增加的。如“家族史陽性”的兒童,高血壓是正常兒童的3倍;肥胖兒童高血壓又是正常兒童的4倍。那些“家族史陽性”兼肥胖的兒童,其高血壓患病率則約為正常兒童的3×4=12倍。如果加上不愛運動、嗜鹹,則患病率將進一步提高。

因此,兒童是第一關。不把好這一關,小學生就會患上高血壓。

第二關就是中年的快速進展期,男性30~39歲進展最快,女性則40~49歲進展最快。這個時期,工作承上啟下,生活、精神壓力最大,應當盡量按照健康“四大基石”,去延緩動脈硬化進展。

第三關是中老年的發病期,這時期最關鍵的是要預防觸發因素,防止發病誘因,如情緒激動、用力過度、體位突然變化等。

有一句西方諺語說:“人與他的動脈是同齡的。”因此,愛護動脈就是愛護生命,防止動脈硬化就是延長生命。

同樣程度的動脈硬化,如果精心嗬護,可以頤養天年,直至90高壽。但如果突然大怒,則可發生猝死。所以,“最好的醫生是自己”.“生命在自己手中”。

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人類是大自然的兒女。人生活在自然界中,體內的生理代謝與自然界的變化息息相關。如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月圓月缺,都與生命的規律有關。冬季天寒,血管收縮,血壓就偏高;冷峰過境,交感神經興奮性變化,血壓就波動;夏季血壓就偏低,出汗一多,血黏度偏高。

早晨東方日出,人的交感神經興奮性即開始升高,血壓上升,心率加快,血中腎上腺皮質激素和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濃度開始上升,代謝加快,血小板活性增強,血黏度上升,因此增加心血管係統的負擔和耗氧,心血管病患者就容易發生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腦卒中。

自早上7時左右到上午11時左右是全天最危險的時刻,故國外有學者把這段時間稱為“魔鬼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