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物鍾常有相對固定的節律。若生活、作息規律,人體生理代謝最平穩,並且耗能最少,最節約能量,心理、生理都處於和諧狀態。相反,若生活無規律,作息無秩序,體內代謝活動極易被幹擾,輕者有損健康,重者導致疾病,縮短壽命。
科學家發現,即使是最簡單的生物,如單細胞草履蟲,也有其自身秘密、複雜的生物鍾,控製其生理節律。如果經常擾亂它,即經常撥動“生物鍾”的“時針”,可以促使其代謝紊亂,壽命縮短約10%。
人越到老年,生物鍾節律越固定,順應性越差,即老年人更應規律地作息,盡量少改變生活節律。我們經常見到一些自覺健康的老人,由於出差或旅遊的勞累,猝發心肌梗死或猝死,而一些體弱多病者,則由於生活規律,反而頤養天年。
要使生命之樹常青,健康快樂100歲,經驗證明,單靠醫療方法是做不到的。因為醫療方法既不可能使機體恢複到病前“天衣無縫”的狀態,也不能改變疾病的自然進程。
對於生命,隻有關愛。關愛的關鍵是適時、適度。過分小心或過分放縱,兩個極端都是錯誤的。
《維多利亞宣言》的四大基石也是適度為本。合理膳食即平衡適度的膳食;適度運動也是適度;戒煙限酒更不用說了;心理平衡也是興奮與抑製、陰陽適度。總之,生活方式文明的本質是適度,即西人所說的:“適者有壽,仁者無敵。”
物種基因研究表明:人與黑猩猩有99.2%的基因是相同的,因而人類必然有一種回歸自然,喜愛陽光、樹林、運動的本性。
“人是理性的動物。”盡管人類高度進化,文明程度越來越高,但生物學本性卻改變得很少,這也是“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2 500年前所講的:“陽光、空氣、水和運動,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的科學理論依據。
早在1953年,有遠見的世界衛生組織為了喚起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和珍愛,就提出了“健康就是金子”的響亮口號,旨在希望人們要像對待金子一樣珍愛生命,並作為世界衛生日的主題口號,可見用心之誠。
細想起來,健康比金子還要珍貴,因為健康很難再生或不可再生,一旦失去,再先進的高科技都無法使受損的機體恢複原來的狀態,隻能是“無可奈何花落去”,而黃金卻可以“千金散盡還複來”。
近年來,世界衛生組織又多次提出:“健康的鑰匙在自己的手中”,並把健康教育比喻為“健康金鑰匙”,它是啟開健康之門的關鍵。
但是不少人,包括高知階層和白領人士,有一種十分有害的認識誤區:認為青壯年正是精力充沛、大展宏圖的好時光,應當把寶貴光陰都用在事業上,全然沒有珍惜健康的觀念。還有人認為:“能吃能睡就是沒病”,即使疾病有了症狀,往往堅持一下就“挺”過去了,結果到了病人膏肓時才如夢方醒,但是一切都為時已晚。
譽滿中外的科學家、事業鼎盛的企業家中,英年早逝已不是什麼新聞了。國家痛失英才,家庭支離破碎,除了令人扼腕,就是一聲歎息了。不幸應了中島宏博士的一句預警:“許多人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無知。”
連大學裏的教授、商海中的經理、企業中的“白領”都竟然死於無知一一對健康的無知,對自己生命的無知,足見我國健康教育的嚴重滯後和緊迫性。
健康是人類最美好的追求,健康是社會最寶貴的財富。
為什麼說健康是財富呢?
我們不妨從兩個方麵來看。一種是可以計算的財富。據科學家測算我國目前有高血壓病人1.1億、腦卒中病人600萬,如果能完全按照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高血壓發病率可以降低55%,就是從1.1億變成了5 000萬,減少了6 000~-病人。
一個高血壓病人,一天服藥2元多,一年最少要花1000元醫藥費。減少6000萬高血壓病人,可以節省多少醫療費用?這是一大筆可以計算的開銷。如果能完全按照健康的生活方式,全國可節省的開支就十分可觀。
還有一種不可計算的財富:由於老年人沒有了疾病的困擾,不僅節省了醫療資源和社會勞動力資源,而且他們還能工作,繼續為社會做出貢獻。老年人的智慧和經驗是年輕人不可替代的,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教授晚年時在全國講學,介紹他的“優選法”。當時,廣東有5個水泥廠,經過優選法的改良,生產出6個水泥廠的產量,少建一個水泥廠,這個貢獻就很大。這就是說知識與健康所帶來的財富,可以估算的和不可估算的,都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