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1 / 3)

健康有三個很明顯的特點。

第一,健康知識人人需要。它不像其他知識,你可以不需要,但健康知識是男女老少、任何職業都需要的。

第二,在健康麵前人人平等。不管你是富豪、皇帝,如果不遵循健康規律,你的壽命就短,死得就快。在健康麵前,財富、地位、權利都無濟於事。要順應客觀規律,“聰明”人一生平安。隻要違背了客觀規律,就要受到懲罰。

第三,健康不能一蹴而就。健康必須從年輕時就注意。另外,我們好多人覺得心肌梗死、腦卒中是突然發生的,其實也不是,所有的心肌梗死、腦卒中發病都不是對健康人無中生有的突然襲擊,而是全身動脈粥樣硬化漸變的必然結果。高血壓病人更應注意生活規律,按時作息,建立一種適合自己身體情況的生活製度。

高血壓患者在生活起居方麵應注意以下幾點。

定時作息。生活應有規律,按時起床、進食、活動、學習及就寢,按照“生物鍾”的節律作息和活動,這樣有利於健康及預防高血壓並發症的發生。

適應自然。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中,與自然界的變化息息相關。人體應適應這些變化。如衣著方麵,應根據不同的季節,及時增減衣服;住房要陽光充足,防潮防濕,空氣流通,周圍有條件的宜種些花草樹木。

注意清潔衛生。良好的衛生習慣是增進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國有句古話,黎明即起,灑掃庭院。又說要勤於沐浴。這就是教育人們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戒除不良習慣。高血壓患者應戒煙,避免酗酒及暴飲暴食等。

節製性欲。和諧的性生活能使人感到心情愉快,精神飽滿;放縱的性生活易造成疲乏無力,精神萎靡不振,久而久之還會引起早衰。性生活次數可根據每個人的生理狀況而定,中年以後,可以數周一次,甚至數月一次。

我們談了很多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危害性和嚴重性,大家一定很想知道高血壓、動脈硬化是怎麼引起的。

簡單來講,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是由多因素的內、外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先講內因。

人得病首先是由於個人機體素質的不同,有些人很容易得病,有些人很少得病;有些人天天吃肉,想吃雞蛋就吃,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他也不胖,膽固醇也不高;而有些人,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這個限量,那個限量,還是胖,膽固醇還是照樣降不下來。

為什麼呢?這就是自身的因素不同。

我們舉一個動物實驗的例子,用兔子做實驗,小兔子應該吃蘿卜、青菜。現在讓兔子吃雞蛋黃拌豬油,結果4個星期膽固醇就升高,8個星期動脈開始硬化,16個星期就得冠心病了。用鴨子做實驗,也吃雞蛋黃拌豬油,膽固醇不升高,也不發生動脈硬化。

很奇怪,兔子和鴨子吃同樣的食物,為什麼結果完全不一樣呢?就因為兔子和鴨子的遺傳因素不同,內因不同。

人和人表麵看起來,高矮差不多,胖瘦也差不多,長相都是人,好像也差不多。其實,人和人有天壤之別。

例如,我們說人生吧。風風雨雨,每個人都會遇到生氣、著急、不痛快的事。

張三一生氣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臉紅,氣得直哆嗦;李四一著急生氣,心跳不快,血壓不高,可是胃痛,胃穿孔,胃出血;王二一生氣,得糖尿病了;第四個人生氣著急,既不得心髒病,也不得胃病,但得了癌症。

我們科有一個病人,60歲,一直很正常。有一天,他回家一聽不得了,原來他的大兒子騎自行車從胡同裏出去一拐彎,對麵來了一輛大卡車,讓汽車一撞,摔下來把脖子撞斷了,高位截癱。他到醫院一看可不得了,正搶救呢,身上插著7根管子,鼻管、胃管、導尿管,還有胳膊上、腿上到處都是。

他兒子25歲,正準備結婚。醫生告訴他,兒子將高位截癱,今後大小便都成問題,不用說結婚,工作也不成了,生活也不行,以後一輩子都要人伺候。

醫藥費要多少錢呢?3天1萬塊錢,可不得了。

大兒子是這麼一個狀況,今後一輩子誰來管呢?回去以後,他真是痛苦萬分,結果3個月以後,不但吃不下飯,連水都喝不下。上醫院看醫生,一拍片子是食管癌,食管已經堵塞。趕快手術,術中發現胃裏還有兩個癌。3個月前還很健康,壓力一來就憂慮,3個月內兩個部位3個癌,手術以後心情憂鬱,結果比兒子死得還早。截癱孩子還在搶救,對他來說,壓力造成了癌症。

第五個人遇到壓力變成精神分裂症了。第六個生氣著急,什麼事也沒有,隻是淡淡一笑過去了。都是人,都是生氣著急,都是遇到壓力,有的人得心髒病、潰瘍病、糖尿病,有的人什麼都沒得,人的承受能力不同,心理承受能力差異很大。

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內外因都有,並起著重要的作用。病人有三個固有模式改變不了。

第一,遺傳因素。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遺傳特性,有人是腫瘤家族,有人是高血壓家族,有人是糖尿病家族,有人是精神分裂症家族,有的則很健康。在美國,向保險公司投保,還要查家族史,比如有糖尿病、惡性腫瘤、50歲左右就死亡的家族史的人,投保繳費高;如果爺爺、奶奶都活到90歲以上,那麼投保繳費就降低。

第二,性別因素。動脈硬化男女有別,在50歲更年期以前,女性受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保護,動脈硬化很少,而男性就不行了。在北京市調查50歲以前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男女比例接近6:1;50歲以後,更年期的女性動脈硬化發展加快;到了60歲,男女比例是3:1;70歲時,男女比例差不多相同。因此,女性在50歲之後,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用小劑量雌激素,進行替代治療。

第三,自然因素,就是年齡因素。我們也控製不了。歲數越大,動脈硬化就越多。北京市調查冠心病發病率,從35歲起,每增加lO歲,發病率就達到原來的3倍,如以35~44歲發病率為l,則45~54歲為3,55~64歲為9,65-74歲為27.也就是說,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迅速上升。

遺傳因素我們改變不了,男女性別我們改變不了,年齡增長我們抗拒不了,此外別的因素按現有的醫學科學水平,都可以影響和改變。

第三個因素說明什麼呢?歲數大了,病就自然來了,因此,還是一句老話:“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所以.“少壯要努力”,在年輕時候要珍惜時間,重視健康,為社會多做有益的事。

兔子、鴨子與動脈硬化的例子說明了什麼呢?就是說,心血管病、高血壓、動脈硬化都是內因、外因相互綜合作用的結果。我們隻注意到內因不同,每個人得病概率不同。所以,可以解釋,有些人生下來,膽固醇就相對較高。北京市小學生已有高血壓患者,中學生已有患動脈硬化者。一查家族史,爺爺高血壓,爸爸心肌梗死,孩子才幾歲血壓就偏高。如果家族史中有諸多易患病的因素,就要格外小心!父親高血壓、心肌梗死,那麼孩子應該少吃鹽,注意鍛煉,避免肥胖。

在遺傳因素上,還有一個重要的個體差異。我們提倡吃淡一些,實際上吃鹽以後,並不是每一個人血壓都高,有1/3的人對鹽敏感,吃鹽後血壓升高,2/3的人對鹽不敏感,吃鹽後血壓不高;膽固醇也是一樣,有的人一吃雞蛋黃,膽固醇很快升上去了,有人吃多少也沒事。在過去做過的飲食研究中,將美國兵和韓國兵對照,美國兵吃韓國兵的飯,韓國兵吃美國兵的飯,結果美國兵的膽固醇降下來了,而韓國兵的膽固醇升上去了。為什麼呢?由於膳食結構不同造成的。從人群整體上講,高脂肪膳食結構影響血膽固醇,但各人的反應很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