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呢?
“七”是指運動的量,要達到中等量運動。
中等量運動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運動到你的年齡加心跳等於170(心跳 年齡=170)。
比如,某人今年50歲,運動時心跳要達到每分鍾120次;
70歲的老年人運動時,達到的心跳是每分鍾100次;
30歲的人運動時,達到的心跳是140.
這樣的中等量運動,正是胡大一教授(北京同仁醫院心內科教授,著名心血管病專家)講過的有氧代謝運動。
當然,這是指一般沒有病的健康人的平均值。具體到每一個人就不一樣了,有的人加起來可以是190,心髒病病人150次就可以,隻能作為一個參考。
過分運動是有害的。步行運動也要量力而行。如果身體好,可以多一些;身體差,可以少一些。
最近有一組資料:將老年人分為兩組,一組每天平均走4.2千米;一組就是基本上不走路。結果發現,走4.2千米這一組的老年人,死亡率、冠心病比不走路那一組下降60%。這是步行走路的好處啊。
據報道,有位老領導95歲時,記者問她有什麼愛好,她說惟一的一種愛好就是天天走路。還有台灣的國民黨元老陳立夫老先生,生前也是每天步行。
過去,北京東華門邊上有個廟,叫做普渡寺。有一個和尚很窮,靠救濟過日子。這個和尚有個習慣,每天早上起來拄著拐棍,從東華門走到建國門;再從建國門繞回來,走兩個小時,一年四季天天走。
那個寺廟旁邊還有許多房子,原來這些房子住著一些名人。這麼幾十年下來,很多人不知道哪去了,惟獨這個和尚耄耋之年仍生活得好好的。他其實並沒什麼很好的營養或者很好的保健措施,就是每天早上起來,棍子一拿就走了。一走就是兩個多小時,就這麼簡單,但一直堅持,他身體非常好。步行運動堅持下去,可以代替很多保健品。
隻要按“三、五、七”這樣運動,就比較安全。
運動分三個級別。一種是健身運動,是為了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減少疾病;一種是功能鍛煉,鍛煉肌肉,使肌肉發達;另一種是競技運動,如奧運會奪金牌,有的運動員為了得獎牌,使用興奮劑、激素,這就有違健康了。
我們說的適量運動、中度運動,能達到減少疾病、增強體質的目的,這樣就可以了。這樣的運動就如古希臘愛琴海邊山上刻的話:
“你想變得健康嗎?你就跑步吧;
你想變得聰明嗎?你就跑步吧;
你想變得美麗嗎?你就跑步吧。”
這裏的跑步和快走是一個意思,說明運動使人健康、聰明、美麗。
除了步行之外,還有一項運動很好,值得提倡,就是太極拳。
太極拳這項運動特殊,它是柔中有剛,剛柔相濟。太極拳最大的用途是改善神經係統,使之年輕化。經常練拳的人,神經平衡功能能年輕3~10年之多。最重要的是,平衡功能改善,走路不摔跤。
美國老年體育協會專門作了研究,分兩組老年人,一組用健身房的器材天天練肌肉;另外一組一分錢不花,天天練太極拳。結果一對比,練太極拳的這一組平衡功能好,腦子好,走路不摔跤,摔跤骨折減少50%。
最後,美國人得出一個結論,說非常佩服東方人的智慧,不花一分錢的太極拳,比現代化的器械效果好得多。
練過太極拳的人不容易摔跤,絆一下不容易摔壞。而一般老年人一摔就容易骨折,一骨折就容易臥床,一臥床就容易引起很多並發症,如肺炎。
我國的研究證明,練太極拳的人患骨質疏鬆症的也少。其實,加強鍛煉對骨形成要大於骨分解,這樣骨質疏鬆也少,動作也協調,而且對降低血壓、控製血壓,使血壓穩定起到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