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於運動”。
運動和膳食、睡眠一樣重要。
早在2 500年前,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就說過:“陽光、空氣、水和運動,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
他的這句話流傳至今已有2 500年之久,可見是一句至理名言。
這句話精彩的地方,在於把運動放在與陽光、空氣和水同樣重要的地位,每天都不能少。其實,運動也是人回歸自然的最好、最美的形式。
為什麼說運動這樣重要呢?
因為隻有運動,才能使人的心、肺等器官,血液循環、消化、內分泌等係統得到充分的鍛煉。
隻有運動,才能使神經係統反應靈敏、動作協調,肌肉、骨骼係統強健有力。
也隻有運動,才能使體內各種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一個人精力充沛,才能對生活充滿愛,對未來充滿信心。
這裏講一個“狼醫生”的故事。
森林裏有狼有鹿,人們為了保護鹿,獵人就把狼消滅了,認為這樣就把鹿保住了。結果這些鹿整天休息、曬太陽,變得越來越胖,一個個都變成了胖鹿,脂肪肝、冠心病、高血壓這些病都來了。
鹿的自身疾病越來越多,死得越來越早,結果鹿群越來越少,眼看著就要絕種了。
怎麼辦呢?隻有派醫生給鹿治病。
誰能給鹿治病呢?想來想去,最好的辦法是把狼請回來。於是,就重新買了狼放進樹林裏。
狼一來,就吃鹿,鹿就得跑,狼追鹿跑。在這樣的過程中,鹿鍛煉了身體。
自然界就是這樣非常奇妙,就是在這麼互相競爭中,各自功能得到提高。所以,鹿離開運動反而糟了,鹿死得更快;有了狼,狼變成鹿的“醫生”了。
您可能會問:什麼運動最好呢?
應該說所有的運動都好,如爬山、上樓、遊泳、騎車、跳舞等等。
但世界衛生組織早在1992年就明確提出,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而不是高爾夫球、保齡球……
人類經過整整100萬年才從猿到人,從四肢著地到站立起來,花了100萬年的進化時間,最後是直立行走。因此,人體的各種解剖結構、生理功能、心肺狀況、骨骼、肌肉各方麵最適合於步行。
美國科學家專門研究步行後,發現血脂下降、血壓下降,動脈硬化部分消退,可以預防冠心病。
運動有三個原則,一個叫“有恒”,有恒是經常的、規律的。一個叫“有序”,有序是循序漸進。一個叫“有度”,有度是適度。因此,步行運動最好。而其他運動要受各種條件,如氣候、溫度、場地、經濟條件等因素製約,而每天走路或爬樓是最簡單自然的,不論時間、場地,一年四季都可以,要能做到有恒、有序、有度,這樣運動才有效果。
偶爾一次劇烈運動,對健康不能維持效果。所以,步行是最好的運動,另外,慢跑也可以。
在這裏,我還強調一條,動脈硬化是可預防的,動脈硬化可以由重到輕,從輕到重,從無到有,從有到無,是可逆行變化的。
1960年,我當學生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動脈一旦硬化,就不能逆轉了。直到最近,科學家才證實,動脈硬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過程,雖不能徹底消退,但可部分消退。走路就是使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變穩定和消退的最有效的方法。
研究證明,隻要堅持步行一年以上,就有助於硬化斑塊消退。經過步行運動鍛煉,對降低血壓、降低膽固醇、減輕體重都很有好處。
過量運動有時會造成猝死,很危險,步行運動最安全。
怎麼步行最好呢?3個字:三、五、七。
什麼叫“三”?
最好一次3千米,30分鍾以上。一次走完最好。最新的研究認為,分2-3次走也可以。
“五”呢?
“五”是一個星期運動5次以上。如果一個星期運動一回,那就沒有什麼顯著效果了。當然,最少要4次,如果5次,甚至六七次就更好了,就是有規律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