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冷靜有力應對釣魚島問題(1 / 2)

冷靜有力應對釣魚島問題

2012“理性”愛國,你理性了麼?

2012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81周年紀念日,中國各地警報長鳴,含義深刻。

同一天,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抵京,開始為期四天的訪華之旅,此前17日,他臨時安排轉道日本訪問,媒體普遍認為該決定主要緣於後者此前上演的“購島鬧劇”。法新社報道稱,帕內塔在與日本高層舉行會晤後敦促各方在爭議島嶼引發的爭端中“保持冷靜和克製”。美聯社則分析認為,此訪恰逢中日領土爭端導致緊張局勢升級之時,“人們也在揣測美國在這場爭議中是否會力挺其盟友日本”。

雖然是計劃內的應邀訪華,但各界均認同帕內塔此行將扮演中日領土爭端“調停人”的角色。畢竟在日本“購島”鬧劇一周左右時間裏,事態不斷升級。18日,兩名日本右翼分子偷偷登上釣魚島,雖然很快離開,但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當天譴責這種非法登島行為“是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的嚴重挑釁行為”,並要求日方對縱容右翼分子行為作出解釋。

日本“兩麵三刀”

9月10日,日本通過釣魚島“國有化”方針,並於次日簽訂所謂“購島”合同,引發中國各界強烈譴責。

同一天,中國宣布釣魚島領海基線,並在日本簽訂合同當日,派出中國海監46、中國海監49船抵達釣魚島外圍海域,開展維權執法活動。同時,中國政府一再要求日方立即撤銷這一錯誤決定。民間愛國人士開始組織遊行示威等各種抗議活動,諸多在華日資企業陸續暫時關閉、停業。

麵對中國的抗議和指責,日本並無退讓意向,反而一再堅持,迫使事態不斷升級。9月14日下午,中國再度加大對釣魚島的維權執法力度,正式派出由中國海監50、15、26、27船和中國海監51、66船組成的兩個維權巡航編隊,抵達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海域,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附近海域進行維權巡航執法。

隨後,日本也調集大批巡視船和飛機至釣魚島海域。據日本媒體報道,該國海上保安廳巡邏船通過無線電和電子顯示板以中文向中國漁政船發出警告,要求其“不要靠近日本水域”。而中國漁政船則通過無線電回應,釣魚島是中國領土,漁政船正在執行正當公務。

17日,度過三個月伏季休漁期的千艘中國漁船抵達釣魚島海域開始漁業工作,中國政府強調將保護這些漁船安全並提供必要服務。據日本新聞網報道,日本政府擔心這些漁船會進入釣魚島海域,或發生登島行為,已從海上保安廳第11管區(衝繩)和第10管區(福岡)調集大批巡視船和警戒飛機,在距離釣魚島44公裏的海域附近加強警戒。而日本首相官邸也於18日成立“情報聯絡室”,密切關注中國漁船的動向。

“此次事端由日本挑起,其解決顯然也要取決於它的立場和做法,如今事態不斷升級顯然是因為它的不斷挑釁所致。”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北京大學亞太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寶筠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日本近期以來的表現一直是“兩麵三刀”,一方麵不斷侵犯中國主權,一方麵又呼籲對方理解並冷靜處理。

領土爭端之外

在諸多國際問題專家分析看來,日本近期以來自編自導自演的這出鬧劇實屬荒唐(見本刊9月14日報道)。但是,冷靜分析之餘,他們一致認為日本之舉用心狡詐,領土爭端這一表象之外的各種因素尤應引起關注。

英國《經濟學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其於16日發表題為《島嶼之爭》一文,副標題即為:“兩國緊張對峙背後有我們眼所未見的更多深意。”其中指出,日本首相野田佳彥之所以“購島”,“並非為了攪渾水”,隻是他在對付國內重重壓力之時,僥幸希望中國的反應是“雷聲大雨點小”。

該報道在結尾處稱即便野田政府可以承諾不讓日本人登島以緩和矛盾,但是該島很快又會成為輿論焦點,因為“日本大選在即”,有望成為下屆首相的“不是別人,正是激進分子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的兒子、主要反對黨領袖石原伸晃”。